《菜根谭》南无文殊师利法王子教化
《生命缘》南无慈悲世尊观世音教化
《世间法》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教化
子弟得读其文,深感恩情心知正道,愿时三世修得正法脱离轮回之苦,蒙如来恩情亲近正道正法,虽为底夫(凡夫大众)现未皈依我佛如来,但此心此世此身已定 在此世间我不离如来和众菩萨一步,愿听法音,佛子弟周勇深愿。
正文《菜根谭》
如果人生的善,只是自己用来沽名钓誉的做作行为,那么不如放弃行善。
善良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能够为他人解决苦难,行善的根本也应该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为别人解决痛苦,而再次者,也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心安,用行善的目的来释怀内心的恶念。
而除了这两种善之外,还有一种最卑劣的善,就是将行善作为自己沽名钓誉的做作行为。
人生贵在于“诚”字,“诚”从浅层次的角度来说,是对外的诚,就是我们通俗所理解的诚实诚信。而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则是对内的“诚”,就是自己内心的纯粹。
人生所有的伪装,能够骗得过世界,但终究骗不过自己的内心。
就如同伪善来说,当你以伪善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同时,以为自己能够以伪善来获取名声,获取利益,但是“伪善”却压榨着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感受到了痛苦。
因为善良本身的意义是能够给自己内心带来平和,但是当你以狡诈的面目去行善时,结果却只会给自己的内心徒增痛苦。
因为心无修行,障碍难除,心中的痛苦依然存在,外在的伪善不但不能减轻内心的障碍,反而徒增了内心的纠葛。
弄丢了行善本身的意义,那么行善的行为又何必再去做呢?
三国时期,东吴桐乡令东郡,有一个女子叫赵母,她嫁女儿的时候,女儿临行之前,赵母告诫了女儿这样一番话:“行善积德这些事情要谨慎而行。”
女儿就问她:“不可以做好事,那是否可以做坏事呢?”
赵母就说:“好事都不可以做,又怎么能够做坏事呢?”
很多人初听这一番话的时候特别不理解,不知道赵母为何让女儿少行善积德呢,其实赵母的意思,就是想让女儿保持一份低调的平常心,以淡然去面对生活。
因为在世俗之中,很多人打着行善的名义,做出沽名钓誉的做作行为,目的只是为了贪图自己好的名声,又或者是为了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和补偿恶念。
就如同《道德经》中提出的“无为”思想: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崇尚贤才功名,使民众不争名夺位,不珍视难得的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民众不去做偷盗的事情,不让民众看见可贪图的功名利禄,使民众之心不产生邪恶和动乱的念头。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内心产生以善博取名声地位的念头,不以妄心贪图外在的名声和地位,那么自身自然不需要刻意做出伪善的心思。
心中无恶念,无妄为,何须用伪善的心思演绎做作人生。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意思就是说:那些做了坏事的人害怕别人知道,虽然是作恶,但是内心仍然存在着向善的良知。那些做了好事却急于宣扬的人,他们虽然做了善事,却只是自己刻意伪善的做作行为。
人生所有的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人解决苦难,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社会带来温暖和阳光,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着想,为自己谋取名利。
更过分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却打着“善”的旗号去做着“恶”的事情,表面上行善,实则却给当事人带来了痛苦。
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不惜以牺牲他人尊严为代价。
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是打着行善的旗号,大张旗鼓的去行善,却在“无意之中”揭开了被施舍者的伤疤,将被施舍者置于光天化日之下。
他们在行善的同时,从来没有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只是用行善炫耀自己的伟大,而忽略了行善给当事人带来对于自尊心的打击,以及对于名声和人格的侮辱,这样的行善无异于谋杀,甚至比作恶还要残忍。
人生真正的行善,应该是真诚的化育他人苦难,为他人解决问题,而非虚伪的做作,不如放下自己的虚伪,还天地一个清白,还内心一个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