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羡慕电影里面那种人,一个人生活了好多年,住在狭小普通的房屋里,在暖黄色的灯光下研究着自己喜爱的东西到深夜,每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门,每天晚上踩着自己的影子回家,常常去同一家小餐馆,会害羞的看着留着长发,年轻的女收银员,自己逛超市买不多的水果,可以吃好几天的,看似性格单调,却又满怀着对生活的热爱,但也不会期待自己的人生发生什么戏剧性的事情。
我就看着电影里的这种人,然后坐在椅子上,一直发呆,眼神空洞。
我想说,这是只有电影里才会出现,生活中你可知道青年之累?
我时常羡慕身边的一些同龄人,他们永远有耗不完的精力,可以每天逛街、看电影、吃饭、打游戏、唱歌,你等我我等你相互作伴,而我,时常累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不是说身体有多累,而是像那句话说的那样:当你有着忧虑时,世界就让你承受越多与年龄不符的痛苦。
除了累,我还时不时感到漫无边际的恐惧,由内而发,充满着对未来一切不确定迷茫的恐慌,我跟所有人一样陷入里面不知所措。
还好我又找到一种治愈的办法,那就是不断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再从那深不见底的悬崖边上把自己拉回来,都说世界上最好的两个词是虚惊一场和失而复得,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我前段时间再看蒋林的书,名字叫《隐蔽的脸》,我第一次读到一句话:“写作是因为太孤独”,这句话我太感同身受了,我无法阻挡内心巨大的孤独恐慌袭击,所以我每天都记下胡思乱想,有时间整理成章,有时候惧怕公布于众,无论拥有怎么样的活泼性格与明朗的爱好,依然会被形容成阴郁以及孤僻,大抵因为我骨子里住着一个伤春悲秋的人。
我朋友对我说:“你就写一点积极向上的东西吗,天天写这么消极厌世的”,我说:“没那么严重吧”,他接着说:“你这样,跟撒谎是同一性质的”。
于是,我决定开始写一些能拿得出手的故事,又长又短,有大有小,我终究发现,写故事不仅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统统放进去,还可以肩负着剧情走向的上帝视角。我开始从我几十年的生活里寻找故事,那些出现的人,告别的人、素不相识的人都成为我思考和回忆自己生活的一大部分。
我的生活里有灯光师,但不需要有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