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不懂世故,难以成事;太懂世故,难成大事。
世故与人情相伴而生,依傍而存。人情很温暖,很圆润,世故很冷漠,很丑陋,甚至很丑恶。世故不登大雅之堂,不入学术视野,世故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世故是中国人的处世经验,源于人间时事之变迁,人生命运之浮沉,变迁中有利益得失,浮沉中有生命荣枯,趋利避害,尚荣弃枯,所谓会做人,会处事,八面玲珑,什么人都不得罪。这种经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往往是语言文字所不可企及的。
世故是人治社会的生存策略,是专制集权环境下的人生智慧。
更严重更复杂的问题是,我们世世代代不断传习操持着人情世故,甚至在私底下里羡慕着深谙此道者,却在庙堂高处或高头讲章中,极力回避之,甚至鄙弃之。所以,在古代汉语语境中的世故,是四处丛生的野草,在每个王朝的早春时节,草色遥看近却无,随着季节更替,这草色逐渐蓬勃茂盛,终成燎原之势。尔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附:《厚黑学》、《菜根潭》、《增广贤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