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个理念跟我们国家一直推进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素质中最具统帅作用的就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核心观念,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精神生活。
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
我们有些老师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备课教学,但是脑子里想的是学生的成绩,眼睛盯的是学生的分数,很少思考和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却缺乏方向,孩子将来能否成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创新能力的人,却要打个问号。
从这几段话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带初三时的样子。早自习我会抓着学生早读,课间去抓背诵,抓听写不过关的学生,而我作为班主任,却没有很好地规划这个德育教育,只是偶尔会上几堂主题班会课,其余时间班会也拿来讲课。可以说,我像很多老师一样,只顾眼前的考试成绩,让上课和评分吞没一切。我自认为我很努力很尽责,但是我没有把学生的精神生活推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在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当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引领,上好每一堂主题班会课。可以跟学生讲讲学习的意义,让他们明白知识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单单是为了毕业以后考上高中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成为有高尚的精神世界,有创造能力的人,这不仅对国家对社会来说很重要,而且对每个人将来的幸福生活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德育也离不开教学; 德育教育要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平时备课当中,要努力挖掘学科当中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