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请听忘子第51课!
幼教频道的家长们好,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如何培养出坚毅的孩子。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我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今天的孩子好像变得更加脆弱,他们的情绪化程度更加严重,似乎受到很多新鲜事物,比如说网络产品、游戏、各种快餐食物的影响更加明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我们要想培养出一个优秀杰出的孩子,我们到底该从哪里入手呢?
可以说,搞明白了这个问题,似乎就搞明白了教育孩子的战略问题。
这些年,有很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竟然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其中,有一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很具代表性,也特别符合我们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的需要,他的答案就是坚毅!
这个概念来自美籍亚裔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副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他认为啊,这种能力或者品质是比智商更加重要的,可能很多家长看到过有关他的演讲视频,他认为坚毅英文叫great,它的含义啊,远比毅力、勤勉、坚强都要丰富很多,Great坚毅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以及持续的耐力,是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是一种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我们看到这段描述,无论是用它来形容一个人,还是描述一个组织,我们是不是特别容易想起中国共产党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刻,我们提到??遵义这个品质,在回顾我们这个伟大政党所倡导的不忘初心,专注投入、坚持不懈、自我调整的这些优秀的品质,感觉特别的英俊,对吧?
那安吉拉达克沃斯教授,他对数以千计的高中生进行了调研,并且跟随西点军校全国拼字比赛的冠军以及国内一流大学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他发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有一种品质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那就是坚毅。所以当我们拼命的去提高孩子的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通过各种办法让孩子看起来更加好看,更加漂亮的时候,这还有一个指标比这一切都更加有效,那就是坚毅。
达克沃思,因此提出一个公式:成就等于技能乘努力。而高度的努力??,来自高度的一粒一粒越高,就会在学习和工作当中,花更多的时间,忍耐和克服更多的困难,这些时间不是加在一个人的天赋和技能当中的,而是乘进去的。所以我们经常会说,最可怕的是比我们优秀的人还要比我们更加努力,一旦有优秀的技能的人,再加上更加努力,它带来的效果就是超越性。既然坚毅比天赋还要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去培养一个人坚毅的品质呢?
首先,第一点要让孩子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所以为什么要培养兴趣呢?在兴趣和热爱的支持之下呀,坚持下去就不那么痛苦啦,所以坚毅??不仅仅是坚持而带有热情的自我驱动的,坚持才是真正的坚毅,才能真正的帮助一个人走向卓越和幸福。
坚毅内含的第一条就是自我激励。靠外部的鞭策和外部施加压力,可能会持续很短的时间,但是内在的自我驱动可以长久有效,就像我们上一讲讲到的自律的效果是一样,要做到自我激励,一定是去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和热爱的事情。只有这样,他才会乐此不疲。但是有的家长会说:啊,我家孩子,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呀,他自己的兴趣、热情和爱好并不明显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从小被家长给做主做惯了,孩子对于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变得不那么敏感了。而另外一种可能呢,就是他确实还没有找到能够让她特别感兴趣和特别热爱的事物。
这是一个慢慢发现和培养的过程,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广泛的尝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很多特别优秀的学校里面,他们会开很多的选修课,因为他们知道对一个孩子而言,可能他自己是不知道自己感兴趣,哪个领域呢,他们的爸爸妈妈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那怎么办呢?于是学校就开设了很多很多门,甚至开到一两百门选修课,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试着试着,孩子就突然之间擦出了火花,哦,我原来喜欢画画;我原来喜欢弹钢琴,我原来特别喜欢体育等等。
来自体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在专攻一项运动之前,尝试过不同运动的孩子,他会发展的更好。因为早期的广泛常识,能够帮助孩子确定哪项运动更为适合自己,而跳过这个尝试阶段的人,虽然早期的竞争优势会比较明显,但后期倦怠的可能性会更大。当然了,热爱和坚持是相互促进的,越坚持越热爱,没有最初的热爱,就不会有之后的坚持。没有持续下去的坚持与投入,就不会有更加深沉地热爱。
一开始是小兴趣,投入越来越多,越能发现其中的美妙兴趣就变成了乐趣,持续地投入和探索慢慢变成了成就,即便会遇到困难,甚至会充满痛苦,但依然有可能去苦中作乐,而乐此不疲。慢慢的一个兴趣就会发展成为制取,经历艰难困苦,失之不渝,便可成就卓越伟大的人生。
所以啊,智慧的父母一般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做尝试,让孩子慢慢地发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当孩子退缩的时候啊,来自父母恰到好处的推动和鼓励,会帮助孩子度过那个坚持的瓶颈期,这个时候,他就会越坚持越热爱进入到良性循环,而父母之道就在于平衡一方面。持续的鼓励孩子闷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坚持投入一段时间的努力,而另一方面,也要给孩子选择的自由,让他们广泛的尝试,找到他们愿意为之长期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允许他们去放弃一些他们不是特别喜欢的部分。
第二点,培养坚毅的孩子离不开科学的挫折教育。所谓科学的挫折教育,就是不人为的制造障碍和困难去打磨孩子,而是善于利用生活当中的经历,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当孩子考试没考好的时候,被朋友拒绝的时候,没有人跟他玩耍的时候,乃至玩手机停不下来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而这些问题的应对和解决方案里,都蕴藏着挑战孩子,锤炼孩子的巨大机会和资源,作为父母不要着急替孩子去解决这些难题,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和面对,一旦有所突破,我们要及时的鼓励和强化。告诉他:你是可以战胜问题的,你是可以自我超越的。
以玩手机为例哈,我们通过跟孩子制定规则去执行这些约定和规则,但大部分孩子会管不好自己,当他管不好自己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挫败吧?这个挫败的过程,其实也是提高他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必要过程,但他终于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去少玩手机,每一次孩子战胜自己,遵循约定的规则,在不知不觉当中,孩子对自己的自控力就会越来越有信心。所以经历一定的挫败,并成功地超越自己的那些挫败,就会让孩子有更加柔韧,更加坚毅的意志。
所以坚毅并不是刚性的说到就做到的品质,而是在经历了多次挫败以后,依然不放弃,依然坚持尝试,努力超越,最终实现目标的品质。
第三,要发挥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效应。
人生就是自我验证的预言,我们经常向孩子传达一种,你是个很有勇气的人,你是一个非常专注,很坚持,很执着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总是关注困难的解决办法,会尝试,会不断的进步,所以你一定能做成你想做的事儿,你一定能够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当我们经常把这些话呀,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说出给孩子的时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尤其是在孩子产生挫败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坚持的继续这样去相信,继续这样去鼓励他们,这种积极的暗示,让孩子产生一种:“哦,我就是那样的人”这样一种良好的信念,而这种信念的力量会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直接的影响孩子大脑的神经通路,让他有能力去胜任更难的题。
第四点就是教会给孩子坦然面对失败,并学会自我调整的能力。达克沃斯提出的坚毅力和成长型心态有很大的相关性,那什么是成长型心态呢?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面对失败的态度,面对挑战和失败,固定型心态的人会逃避和退缩,认为你看这个事实证明了我不行吧。
而成长型心态的孩子呢,他会喜欢挑战,会相信这个结果会发生变化呢,两种不同的心态是如何形成的呢?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教授,他给出了两个方法,一个就是智慧的表扬,就是对孩子努力的过程进行表扬表扬孩子的努力,投入他的选择策略,专注以及坚持让孩子相信,每一次去做全新的更有难度的事情,他的大脑都会形成全新的更加强壮的神经。因此,他会变得聪明,变得更加容易实现目标,第二个方法就是要对孩子的不完美进行奖赏,而家训就是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虽然结果还不够满意,但是我今天已经比昨天有所进步了,教授也对此进行了实验,两个数学小组一个只对能够最快得出正确答案的孩子进行奖励和赞赏,一个小组呢,却赞赏更多的努力,更专注的投入,给出更多建议的孩子不太看重结果,而特别看重过程,哪怕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或者不够顺利,不够快速,也都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奖励,结果发现呢,第二个小组的学生展现出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和更为持久的坚持,对于数学题目难度的挑战也更高,这两个方法综合起来看,其实是相通的,注重过程积极?努力呢,对我们家长来说,最大的启发就是不要只看我们的孩子考了多少分儿,要看到这个分数的背后,他努力了多少。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推动它持续努力,不断进步,而不仅仅是只看结果。
当然,成长型心态还包含坦然的接受失败和不完美来进行自我调整,这是一种更为灵活,更为开放的能力,不是浅尝辄止,也不是死磕到底,通过自我调整,也许能找到更快的更好的办法实现目标。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在今天这个时代当中,如果我们要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品质,那么他应该是什么呢?就是坚毅!坚毅并不是我们所简单理解的那样,说到做到,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还包含了能够适当的放弃,适当的调整。在挫败当中发现自己进步的、积极的、乐观的品质好的,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