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没有结果?因为你过往的很多认知是错误的。当你没有结果时,就不要去控制自己的孩子,影响自己的孩子了,这样会带偏。有很多父母自己本身有问题,还要用自己的错误认知去控制子女。
不管是谁,为什么要经常反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进步,因为人都有局限性,都有错误的时候。
我们不是孩子的天花板,要以身作则,要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托举,帮他们拖底,不要控制,给出真正的爱和关心支持。
孩子需要家长引导,走向自我进步,主动学习。
在网上看到一个方法。孩子每次有了一点点进步,比如成绩、才艺,或者任何其他的事情,除了奖励之外,都可以问这样的问题。你这次进步了,有什么好的经验分享。如果做的不好,也可以问问没做好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可能刚开始的反应是不知道。多问几次后,孩子就有思考的意识了,会说出个一二三。
除了学习,孩子也需要思考总结复盘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对孩子以后的写作也有帮助。
父母作为领路人,要把好的方法经验传递给孩子,帮孩子提前参悟人生密码。如果等孩子自己去摸索试错,就太晚了。
父母最大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
杨振宁先生说“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越早发现越好。父母的责任,除了给孩子创造温暖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平常去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天赋所在,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控制。
多少父母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去控制。
特别喜欢一段话:“孩子是未知的,平凡或不平凡不是你现在可以决定和预料的。未来的事交给未来,当下你只需做个正常家长。正常家长就是,对一个独立的生命心存敬畏,在孩子面前从不高高在上,只是轻松简单地爱孩子,做好一日三餐,每天能和孩子愉快地聊一小会儿天,主要精力去做自己的事,关注自己作为榜样做得如何即可。”
自己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家共同成长进步真的很美好。当家长有自己热爱的兴趣,当家长能自律,当家长能运动,当家长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当家长做过有成就感的事情,当家长的生命状态越来越好,放心,孩子也会模仿学习。身教大于言传,我们要提升的是自己,而不是天天教育孩子。
还有很多家长的错误理念,认为孩子要经历挫折教育,长大后才能更适应社会。我认同这样的观点:“宁可我温暖孩子,让他将来去被社会打脸,也不愿意由我来打脸孩子,让他将来去被社会温暖,因为这样两种人生是完全不同的。我自己很幸运地有温暖的童年,因此无论被社会怎么打脸,总是保持着乐观、自信,而那些从小被打脸多了的孩子,心里总是焦虑不安、惶恐空洞……”
对于金钱,孩子需要的一定满足,在合理范围内,一定会满足。因为只要小时候真正满足后,长大以后才会不匮乏。越是控制,未来孩子越会在这方面找弥补。
有些父母自己就是孩子,自己童年就很匮乏,他们不懂爱孩子,所以,父母还是先管好自己,而不是控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