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段讲述的是通过建立绿灯思维从而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
要克服自己的习惯性防卫,就是对他人的的意见保持好奇,先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的意见,并与对方一起门交流,积极理解对方的观点。而后去思考怎么样用他人的观点来帮助自己。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在此之前,我们还必须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那就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那为什么我们很难有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的基础认知呢?这让我们想到几年前,在公交车上在别人书(具体什么书名搞忘了)上瞟到的一句教育小孩的话,大意是说——宝贝,我是爱你的,但我不喜欢你的……(填入某种行为)。这样,我们可以让小孩子感受到我们无条件的爱,只是我们不喜欢他的某些行为。
如此有意识的区别我们对小孩和他们的行为,可能是一种让小孩从小就养成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的好的尝试。我甚至在想我们大多数人没能养成这种认知是不是与我们从小 的所接受到的教育有关?那些能很好的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的人是不是就是因为他们的家庭从小就是这样教育他们的?
那到底怎么让我们自己养成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的基础认知呢?作者在文中只说了我们要有这种认知但并没有给出通过什么具体的方法锻炼去养成这种认知。
我想到两个小方法:
1、根据拆书帮的理念教是最好的学习,那我们可以在教育小孩是常用“宝贝,我是爱你的,但我不喜欢你的……(填入某种行为)”,这样,即可以让小孩从小养成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也可以让我们自己区别对待他和他人观点/行为
2、在对他人观点进行质疑时,要主动表达我们不是怀疑他人的能力,只是对他们方案或观点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个设计师说:我不是怀疑你的设计能力,我只是想谈谈我对个方案的看法……这样,主动区分他人和他人的观点/行为。如此可以减少他人习惯防卫对交流的影响,也能刻意锻炼我们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的认知
以上两种方式都是通区分他人和他人观点/行为的方案,锻炼我们的认知,那有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方式是可以直接就锻炼我们这种认知的方式呢?
期待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