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对于管理者而言非常重要,管理者需要通过战略来发展品牌。所以当有些管理者问我是否可以把战略比喻成一个“世界地图”时,我的回复是其实将战略比喻成什么样子都是可以的。因为战略是“活的”,战略中包含很多“参赛人员”,每个参赛人员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同时也在不断变化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乏味的”。
下面我就以管理者提到的比喻,结合实际情况对战略进行进一步分析,以便让各位管理者更深入的了解战略。
如果将战略比喻成世界地图,那么每个国家都代表着不同的品类:
中国代表的是“茶叶、刺绣、丝绸、火腿、玉石、滋补品、白酒、陶瓷、青铜器、传统”;
法国代表的是“红酒、黑松露、鹅肝、奶酪、咖啡、香水、狼狗、薰衣草、时装、浪漫”;
美国代表的是“蔓越莓、冰淇淋、花旗参、鱼油、蜂胶、大蒜油、鲍鱼果、金融、美国梦”;
英国代表的是“皮革、银器、威士忌、皮革、泰迪熊、烟斗、红茶、雪利酒、羊绒、雨伞、绅士”;
德国代表的是“啤酒、甘菊、黄牛、香菜、相机、汽车、厨具、家电、柏林熊、香肠、严谨”;
……
各位管理者可以看到,我在例举每个国家的代表品类时,讲到的最后一个都是“心智品类”。这些“心智品类”是我们对各个国家的认知,比如“法国”的国家认知是浪漫,所以这个国家也代表了一系列与浪漫相关的品类。
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当你与心爱之人徜徉在“薰衣草”的海洋中,旁边还有你们共同养育的一只“小狼犬”,你们看着夕阳喝着“红酒”,享受着“鹅肝”的入口即化,这个时候你不会觉得非常“浪漫”吗?
一个国家正因为拥有了心智资源,才会令许多人心生向往。每一个想要追求浪漫的人类,无一不是向往着法国,期盼着终有一天能够去到浪漫之都巴黎。这就是国家心智资源带来的结果。
战略中最无法避免的就是“得”与“失”,正是因为存在“得”与“失”,才形成了完整的战略,一整套完全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战略规划。
品牌战略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使品牌成为该品类中的领导品牌。注意,是成为所在品类中的领导品牌,而非所在行业中的领导品牌。品类是有严格区分的,也可以进行衡量,且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行业范围太过广泛,实操难度极大。战略决定着我们要去的地方,方向不对的情况下我们是难以取得胜利的,所以要将目标界定清楚,我们是在品类中竞争,主要竞争对手也应该在同品类中。
不过也需要加以区分,要明确品牌是在“新品类”还是“既有品类”中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这点尤其关键。
“新品类”中隐藏着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机会,尤其当你是新品类开创者的时候,你拥有“开创者标识”,占据着“先行优势”,若与此同时你还能够将“豪威尔”的一系列商业工具运用起来,几乎就可以在商战中无往不利了。运用好这些“先决条件”,顾客自然会牢牢记住你。
但如果你决定要继续在“既有品类”中发展,而你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可口可乐,意味着你需要跟一个红色巨人进行战斗。这时候我劝你赶紧撤退,不要试图对红色巨人发起攻击,这不仅白费力气,还有可能会让自己一无所有。
战略一词早已在全世界都广为流传,每个学派对于战略的理解都不相同,因此管理者对战略领域“既熟悉”又“陌生”,因为至今为止有太多的书籍想要讲清楚战略,但这些所谓权威的“学派专家”对战略的解释却非常的模棱两可,同时略显冗长。
我经常迫于无奈接受一些管理者的邀请去参加一些品牌的战略会议,超大型会议厅内挤满从全球各地赶过来的人,其中就包括各种各样的“专家”。但是只要你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专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成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从未发表过相关的学术理论,网上也找不到太多关于他们的相关消息。所有与会者都希望能够从活动中获取到一些东西。
我常常坐在角落观察这些人,发现一些参会人员会在会议上不停地来回走动,主动索取其他人的联系方式,这些人给我感觉像是活在朋友圈的微商“专家”,他们希望通过人海战术来让别人感受到他们的“权威”。
品牌的最高管理者还会在会议上分享品牌的战略规划,几乎所有分享都是先播放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短片,伴随着“victory”的战歌会议将推向高潮,与此同时,最高管理者开始发表他将带领全体成员在“全球领域内同一时间对多个品类进行出击并迅速做到第一”的伟大愿景。每当这时我都不太敢吭声,这个梦想实在太过伟大了。
他们所提到的多个目标品类中开创者都是其他品牌,且这些品牌是无论从市场规模、资源、还是专业上都已经做到了第一,又要如何去战胜这些“第一”,自己成为第一呢?我不免疑惑。
最后打击分组讨论并充分认同本场会议的成功,还放了一些精心准备的礼炮及气球并表示会议的圆满结束。
我参加过太多的这类会议,我已经麻木了,所以并不会感到任何的惊讶。
参加这类会议,我往往面无表情,不愿意说任何话,否则我的下场可能会过于“凄惨”,为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敌人。
大部分管理者总是依靠“习惯性”或“临时性”来制定战略,正因如此,制定出来的战略错误重重,无法实施。究其原因还是制定的战略中存在无序、混乱、同质化等问题。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没关系,因为是“赢”决定了我们能够成功,而不是“输”,“输”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赢”上。
其实战略真的很简单,如果把一个问题进行拆分,并使其简单化,最后就可以将问题逐个击破。优秀的战略需要对“资源”进行“协调性”分配,但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管理者却是少之又少,他们不断的用不具备“协调性”的方式来分配“资源”。最常见不具备“协调性”的分配方式是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那些注定会失败的品牌,尽管这些品牌看起来有点像“暂时未成功”,不过在我看来,它们已经失败了,因为它们从被创建的一开始就遗漏了多个重要环节,在遗漏了这么多重要环节之后,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另外就是让一个重要成员参与多个品牌的活动,且在其中担任重要职位,也是导致战略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