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友在问,自己8个月的宝宝晚上睡着了之后,像梦游一样,突然在小床上爬来爬去。想到老人都说一定不要惊动梦游的人,所以家长非常担心地看着宝宝爬,却又不敢惊动,忧心忡忡的父母觉得怎么孩子这么小就梦游了呢?或者孩子是不是不舒服或者别的什么不知道的问题。从网友的言语中,父母的焦虑和急切隔着屏幕都感受得真切。
看着这个问题,我又想起来另外一个之前当好玩的事儿看过的视频。国外父母让孩子自己在卧室睡,出于孩子安全考虑,父母在孩子房间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拍下来孩子这一幕,本来孩子睡着了,结果半夜迷迷糊糊之中慢慢爬起来,扶着儿童床的围栏站立起来,但是从视频中看孩子表情却是一脸茫然,并不是醒着的样子。
看到有人评价这样的行为,称之为“睡行症”,但是,我更倾向于另外一种描述,那就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某项技能过程中强烈饿内驱力导致的。
因为当你给某种行为加诸一个疾病的标签,一方面心理上加剧家长的焦虑,另一方面,从疾病方面认识婴儿的这种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婴儿或儿童半夜运动的特点
出现这种网友描述情况的孩子其实是不少的,这种睡着睡着活动的情况多有以下特点。
1、一般情况下,此类状况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孩子处于某种敏感期,比如孩子在语言敏感期,很有可能半夜会像说梦话一样,自己坐起来絮絮叨叨说上半天,之后还有可能下床走上一圈。
不过细心的父母可以发现,孩子半夜起来活动的项目,多与白天孩子成长和练习的行为相关。比如网友说自己8个月的孩子到处爬。我们可以对照一下8个月敏的特点,我们有句老话“3翻、6坐、8爬”其中“8爬”就是根据大部分婴儿的特点总结出来的月龄孩子的成长特点。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严格按照这个规律,但是就一般情况而言,8个月的孩子正好进入爬行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醒着的时候就喜欢爬,掌握这一动作是他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所以宝宝半夜的行为也是在爬。
2、孩子其实并不是处于清醒状态。很多时候孩子一动,家长如果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孩子并没有完全情形,眼神里透着茫然,而且半夜起来活动也没有什么目的性。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半夜活动这种行为感觉很无厘头,甚至有人觉得有点瘆的慌,其实不少儿童有类似特点。因为孩子还处于发育阶段,成长中的学习更倾向于受生存本能的控制,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能总结出儿童在哪个年龄段会有什么样的敏感期了。
3、类似行为几秒、几十秒到20分钟都有可能。但是这段时间,如果家长试图和孩子说话,孩子却全程无交流,无沟通。
婴儿或儿童半夜运动的原因
从以上三个特点,我更倾向于美国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先驱,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曾经描述过的这种状态,她在长期科学观察和记录后,从她的专业角度这样描述孩子求知的状态——
她观察到婴儿第一次不用人扶摇摇晃晃站立起来的时候,其中既有孩子的喜悦,又需要孩子付出巨大的勇气。这种无论喜悦还是勇气的情绪都会让孩子兴奋并产生焦虑。
就如同我们成人学习滑雪的时候,站在滑雪板上的瞬间既紧张又兴奋。因为感受到了滑雪这一项目的危险,所以成人会选择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熟练掌握这一技巧,经常有人在集中练习滑雪技巧的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大脑都处于兴奋状态,回想并重复滑雪的那些动作和注意事项。直到滑雪作为一项熟练技能,似乎身体下意识就能够在运动时做出正确反应,就终于不再那么焦虑了。
孩子在学习生存技能时,更是如此。他们出于本能去学习这样东西,长久以来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已经植根人类的基因里,而作为孩子,成长到某个阶段,这种内驱力还是会以优胜劣汰的表现形式,让孩子很执着地去学习,学会的喜悦,掌握不好的焦虑,交替兴奋着孩子并不成熟的神经系统,睡着的时候,孩子在无意识状态下继续练习也就不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了。——这种情况就像我们因为揣摩滑雪技能睡不着觉一样。
只是孩子的无意识状态更强一些。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既然已经了解了这种情况出现的特点和原因,那作为父母的我们心里应该就踏实了。出现这种情况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再遇到这种事情我们就可以淡定处置了。
首先要注意安全因素。孩子的这种行为多发生在年幼时期,所以,孩子安全还是重中之重。在孩子的小床周围最好装上护栏,地上铺上厚垫子,以防止孩子磕伤碰伤。有的孩子活动范围比较大,我们的保护范围也要随之增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护栏最好用布或者其他安全柔软的床围包裹一下,以防止孩子挤伤或撞上。家长可以不说话,用温柔缓慢地方式引导着孩子回到床上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如果孩子再稍微大些,一些尖锐、易碎物品,以及热水之类的东西晚上记得及时收好。
另外不要强行叫醒孩子。出于这种状态的孩子其实并没有醒,有些类似梦游。神经系统并没在正常的工作状态,孩子一般是处于深度睡眠状态。贸然叫醒容易让孩子的精神受到刺激,引发精神方面的疾病。
这种情况不要告诉孩子或当着他的面讨论。孩子稍大些,如果当着他的面讨论这些,或者叮嘱孩子晚上注意什么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只能增加孩子的焦虑和压力,不但不能缓解这种情况,还有可能因为孩子的情绪加重。
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情况一般就会慢慢消失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过于频繁、且孩子年龄增大这种情况仍未减少至消失,家长可以咨询医生,当然,前期咨询也尽量不要当着孩子面,之后医生决定如何再遵医嘱。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晨光微晓,俩娃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左手育儿、右手写作。喜欢阅读,不断成长。投身儿童早期阅读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