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学校转了一圈,关于教室布置有一些思考。教室里的布置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在我看来,教室空间的变化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收获,甚至可以称之为学生的另一位老师。
首先,一间教室最美的物品应该是书。
让孩子们共同创造一个拥有图书的环境。在读书的过程中除了少量的共读书以外,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自发的选择。其实促使他们热爱阅读的原因十分简单,课内的主题讨论,还有课下的氛围情境。所以,只有教室处处有书,生活里处处谈书,他们才能真正的走进书的世界。
第二,一间教室最有意义的物品是照片。
书籍象征方向,照片讲述过往。让一些原本普通的瞬间被定格,赋予意义。教室的照片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有象征起点的,也就是孩子与这间教室的第一次。他们到学校的第一天,第一次写字,第一次画画。有记录生活的,一间教室中的喜怒哀乐。他们努力的场景,争吵的故事,捉弄彼此的喜悦,惨遭失败的沮丧……也有展示风采的。比如,我们的童话剧照,孩子的上台瞬间,最美的个人造型等等。
把这些照片置放在教室的空间之中,就会和这间教室产生关联。每一天,每一刻孩子的生活都成为这间教室故事的一部分。让孩子意识到在教室里的每一天都是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所以,当一间教室时间线被呈现出来,人在其中,必然生长。
关于书和照片这2点,我不觉得每个人的答案是一致的。但是第3个观点,一间教室最有价值得物品是什么?应该是固定的,因为他只能是孩子的作品。
教室里每一面墙都应该是孩子作品的展示空间。这里强调一点不是作业,而是作品。作业是一种标准技能的练习,而作品是个人成长的展示。在一间教室里我们必须用作品说话。当孩子身处教室中,放眼望去都是自己不断前行的作品,不断生长的痕迹,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明白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因为,只要努力探索世界,就能发现自己的价值。
教室空间不止是物质场所,他应该是课程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他本身就是一种课程。
他是文化的流动,每个人身处其中,心生向往,朝向远方。
他是生活的叙事,每一天,每一刻都被赋予意义。
他是成长的证明,每个人用自己的作品说话,打造梦想,发现自己。
所以,教室从来不该是一个具体的,固定的答案,他与时间、空间、故事和学生的呼吸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