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读到一句话:你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用这句话来形容我这几天的心情,大概是再确切不过了。
01
最近,领导布置我一项工作,让我牵头负责本部门的年鉴编纂,也就是要对单位成立十周年以来部门的大事进行梳理,要采取阅档、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多渠道收集文字、统计、图片、音像等发展历程资料。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而且还要求保证质量。
当我接到这个工作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唯有一句苏东坡的词在我脑海里闪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想起这句词,一来是这个工作让我有了如苏东坡一样的心情,沉重而无奈,二来是我感知到十年时间的漫长,回望过去,弹指一挥间,单位已经成立十年了。
而在这十年里,部门未有意识地做收集资料的工作,如今要年鉴编纂,去哪儿找资料啊!我想,不止是我,部门的每个人的脑海里,大概都如雪后的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但为了不拖部门的后腿,我和同事们是加班加点赶时间,绞尽脑汁尽回忆,翻箱倒柜找资料,电脑搜索关键词,使出吃奶的劲,睁着血红的眼,怀着虔诚的心,经过一周的收集,终于勉强完成了任务。那一刻,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中如释重负。
02
无独有偶,工作上一个指标长期在省内排名落后,搞得领导经常没面子。我们也一直试图通过一些办法使这个指标上去,但由于人员紧张,每天要做的事情无法真正的落地实施。
上周开会,领导大概是由于心情不好,当看到这个指标在全省还处于落后状态时,将我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领导说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靠日积月累,周而复始,月月总结,年年提高的,要我们要好好地反思。
说起反思,我就想起领导多次也说过这项指标的重要性,是关乎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工作,必须每天去做,每月去总结,起码三年以上成果才能显现出来。他说再给我们一年的时间,让我们一定要摆脱落后的现状。
这件两件事情让我想起了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朋友》中说过,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因为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积累。
而现实中,无论是财富,还是健康,甚至于长相都是积累出来的。比如复利就是日积月累最好的体现。同样,生活方式一直健康,人就不容易生病。
再如表情和神态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几十年的积累足以使一个的内心变得“不俗”,于是表情跟着“从容”,神态跟着“睿智”。如果能够彻底理解积累的重要性,相信积累的力量,那么再进一步,就只有一个结论了:越早醒悟越好。
03
我是三年前才醒悟的。三年前我开始写晨间日记,月度检视,年终总结。现在晨间日记已经1000多天了。这1000多天里,我每天列出三只青蛙,每天按时完成。月度检视33个月,每月检查列出事情的完成情况,检视加反思。年度总结三年,我的成就感逐年上升。
所有这些事情一直坚持到现在,收获很大。我在想,如果让我收集三年的个人大事记,我只要打开我的电脑,进入印象笔记,将每月的总结稍稍整理一下,我的个人大事记即可形成。
但再往前追溯,我只能凭着我的记忆,借着我的脑袋,瞪着我的眼睛,作思考状,来回忆过往的经历。我想即使再好的记忆,我也无能为力。
同样,我学英语也快两年了,从英语小白到现在认识很多单词,说很多短句,都是一天天积累的成果。其实每天花的时间也就半小时,但就这样的半小时,让我从零的突破到量的积累,我想最后会到质的飞跃。
0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中的这段文字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说明大的东西都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我的经历和书中的道理足以让我明白积累重要性。工作中我没能做好积累,生活中我在日积月累,我想,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做好积累。既然踏上了征程,就一直坚持下去,坚信积累的力量。
也为了将来不再面临尴尬,即便感觉没时间,也要选择积累。正如一部电影的台词说的那样:“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为了要还,那就改变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