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研讨,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利用规律可以制作日晷。
科学思维:利用观察记录,分析图表,交流研讨,推测出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探究实践:学会制作简易日晷,并在实地观察中,能用画图的方式,准确记录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并结合观察记录,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态度责任:在观察记录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规律,设计计量时间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教学反思】
一、课前:本节课课前我先利用自制的日晷记录了早上八点的影子
二、课中:引出学生对一天中影子方向、长度变化的猜测,通过猜测环节发现,学生对早上下午影子方向的比较确定,对中午影子方向没有概念;学生对影子长度变化的猜想有多种,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是非常模糊的,虽然平时对影子很熟悉,但从来没有注意过它的变化。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亲自体验,通过真实实验去习得这部分的知识。
在讲解时,需注意:指南针的使用、短棒的放置、记录观察现象的方法(画出影子的真实模样和轮廓)
学生在操场进行时实验时需指导学生有没有正确使用好指南针,这个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三、课后:让学生利用一天的空余时间进行测试,至少完成三次测试。让组长安排后续测量的人员,每次两个组员。
【培训收获】
今天听了秦老师课,收获不仅在本节课的内容,还有对低年级常规教学的注意点。
1. 猜测—(初步尝试观察)—进一步推测—实验(拆分),环节设置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层次,也体现出了思考的进阶。
2. 实验的拆分很有逻辑,实验前设计公平规则,初步体验控制变量法,第一轮实验注重定性研究和规范仪器使用,第二轮实验定量研究➕再次熟悉仪器➕规范实验记录。
3. 板书的设计:体现前概念和新增知识、科学方法的呈现。
其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