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如必强。
这是中庸中最著名的一段话,它讲的是关于学、问、思、辩、行这五种人们做的事情,即学习、问题、思考、明了、行动,这些都是人们很重要的学习阶段,和该做的事情,少一个都不可以。除了后面的主要的事情,那么前面的那些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给后面的事情加一个重要的属性。
博学就是博学多才的意思,审问就是详细地询问问题,慎思就是谨慎地思考,明辨就是要明白的辨别,笃行就是要坚定的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到了这核心的五点,你就可以成为翩翩君子了,就可以拥有真正的强、真正的知道和完成自己的目标、修炼了自己的德行。所以这五点极其重要。
那么下面的又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其实每句话就一个意思:
有弗(),()之弗(),弗措也。意思就是:要不就不要干......,如果要干这件事情却干的不好,就不要把它放下不管。
要不就不要学习,学习过后还不明了,就不要放下它不管。
要不就不要提问,问了之后却不知道,就不要放下它不管。
要不就不要思考,思考过后还得不到结论,就不要放下它不管。
要不就不要辩论,辩论之后还不明白,就不要放下它不管。
要不就不要行动,行动的时候不坚定、付诸,就不要放下它不管。
可以看出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的就是:一旦一件事情开始之后,不要放弃,要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的做完这件事情。如果你放弃了这件事情,就相当于你根本没有做过,或者根本没有正在做这件事情,你之前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前功尽弃。
那么下一段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不相同。别人做什么并不代表我们就应该做什么。而且我们的人生是由自己来决定的,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所以说我们也可以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一些。下面这段话说的正是这些意思。所以说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别人努力一次,你就可以努力十次;别人努力一百次,你就可以努力一千次。因为你做得可以比别人更好,可能别人比你做得更好、比你更有天赋,但是你只要付出百分之百的汗水,是一定可以成功的,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如果你全部懂得这些道理的话,并做出行动,愚笨的人就可以变成聪明的人,软弱的人就可以成为强壮的人。
但是,我认为,只是说出理论而不作出行动,你就什么也不是了。只注重修养自己内心的是不行的,如果不向外发展,没有人知道你的品德高上,所以也不会信任你、认识你。
如果一个人同时内外兼修、并且做出行动,把人心和仁德推到外在,而且必须有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且吸取圣贤的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实践,现在你就是一个完美的人。
我们把这些称为“知”与“行”,它们两个本身有很大的联系,如过你把这两个都修炼好,并且柔和到一起......
那么你就是一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