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剩下的人,他们在这方面的思考模式大抵是这样:
对方只要能满足最重要的一天就够了。(这就是价值观决定命运)
什么是价值观来着?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这么简单。
人生中什么最重要?
选择最重要。(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一件:选择。
1、上大学的时候选择什么专业
2、毕业了选择什么工作
3、和谁结婚
4、创业的话,选择什么样的“塞道”。
5、有钱了选择什么投资项目
每个人做出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做出的选择就会不同。
我们要思考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进而在那个角度或者维度上做出选择。
1、我们知道了注意力更重要,更宝贵,就会做出很多不一样的选择。
2、我们知道了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就会作出很多不一样的选择。
3、我们知道了投资的刚需是避险而不是冒险,就会作出很多不一样的选择。
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同于提高选择的质量。作出选择的更深层次的方法论是什么?
添加必要的条件
亚马逊他们选择书时的选择条件是这样的:
1、市场一定要足够大
2、品类必须有长期成长性
3、消费者复购率足够高
4、关键在于,要选择一个售后成本很低,甚至干脆不需要售后服务的商品。
所谓的秘密显得过于简单,可是简单不等于容易。
选择的深层次的方法论:添加 必要的 条件
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度减少;如果有没必要的条件掺杂进来,就会提前使自己”全无选择“。这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终放弃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了所谓选择就是增加条件,也明白了那条件必须是”必要的条件“。
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类比方法论思考:这个道理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在选择的时候,要尽量“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为必要的条件”(做事情的时候,先做那些最为必要的事情,可以列清单:重要和紧急进分类)
事实上,高质量选择者,不是什么都想到了,而是尽可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条件”。无论是谁在什么时候作出的选择,最终都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所以,即便选择足够正确,最终也不一定会成功,但是胜算会更好。
每天都有一点进步,但不断进步也有坏处,那就是经常不太愉快,因为总是感觉昨天的自己蠢死了。
复盘自己的决策过程:
当初我在选择的时候,要么干脆忽略了某个必要条件,要么没有在某个必要条件上做到足够苛刻——就这两个原因,没有其他理由。
观察别人,反思自己,四处求教,海量阅读,反复研究,结论都一样:绝大多数人在重大选择上毫无能力。
绝大多数人甚至回避认真思考重大选择(无非就是筛选必要条件和用条件严格筛选)然后把自己有限的宝贵注意力放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
投资最看重行业选择,因为绝大多数人会回避真正有意义的思考!因为绝大多数人就是不回避也想不出所以然!
在对待重大选择的态度越来越严肃,越来越认真之后,怨天尤人的念头就会被根除了。
觉得自己运气太差,老天对自己太不公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思考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我的境遇都是自己的选择能力差造成的,甚至得到一样的结论:现在我面临的所有尴尬,都是当初自己选的,而且,时间拉得越长,这个结论就越确定。
所谓“创业成功”,无非就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创业方向的选择原则:
1、高频
2、刚需
3、大市场
问题:都说创业方向的选择要满足高频、刚需、大市场这么几个条件,你怎么看?你觉得你的项目满足这些条件吗,为什么?如果有不满足的地方,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满足也无所谓吗?
显然,选择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属于只能通过后天习得与锻炼的能力。所以,选择能力肯定是在平时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练习的方法:
1、面对任何选择,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可以拿出笔和纸,罗列筛选条件。
2、为每个条件的重要性打分,然后将他们重新排序
3、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和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20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
4、第二天,再花同样时间重新考虑、打分(如果重要的选择,重复多次)
做记录很重要,很多人之所以纠结,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做记录,总以为自己聪明懂啊什么都记得。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总是会忘掉很多东西,尤其是重要的东西,而且,记忆力与大智慧并不完全正相关的。
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进,就可以提炼,就可以通过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彻头彻尾欠缺的好品质。另外,保持做记录的习惯很可能是解决绝大多数人“遇事乱纠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时间久了,那些我们曾经使用过的筛选原则总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