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总算是本周最后一篇了....每天写1000字,憋不出来的感觉,简直像便秘...
我本来是坚定的非虚拟书籍读者,或者更准确的说只对严肃一点的书感兴趣,消遣的书我都会避开。所以书店里摆的一大堆小说,我会绕着走,因为小说很无聊。只有有理有据、和生活挂钩的、需要自己思考一下的书才让我有斗志。
但是最近我发现了那些非虚拟书籍所欠缺的,所以对故事和散文类又燃起了兴趣。昨晚看的一本书里面分辨了知识与技术的区别,知识是能够回答的,而技术是需要上手去做的。举个例子,哪把钥匙陪哪个门是知识,如何开门是技术。信号灯有几种颜色是知识,面对信号灯如何做是技术。所以,在评价下属的缺陷的时候,要划分出是知识储备不够?还是技术不过关?全书就觉得这里最有意思,一下子厘清了平常老是使用的评价用语的细微差别。
而且,技术和知识之别也在书籍的作用上体现。我看的商学类书籍、艺术设计类书籍比较多,所以下面的分析针对这俩个领域。一般大家会觉得非虚拟类书籍能告诉什么是什么,比如历史类书籍;怎么去做,比如如何使用C+,而非虚拟类书籍则是造一个梦,亦真亦幻。非虚拟类书籍比虚拟类书籍更不近人情,更严肃一些。
但是,在我的定义里,非虚拟书籍教的是知识,而虚拟类书籍教的是技术,或者给了理论的鲜活例子。
当然配得上教技术的虚拟类书籍得足够好,足够符合逻辑。斯蒂芬金在提到自己写小说的诀窍时,说道写小说最痛苦最难的部分是设定,需要不断地给人物加设定,越细节越真实越好,当你把出场人物们的性格、背景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写的部分就很轻松了。因为当你把设定好的主人公们放在一个足够具体的场景里,他们就会活起来,自己动起来,自己起冲突,这时候作家只需要在旁边观察,真实地记录就好。所以,虚拟类书籍得足够真实才能教给读者技术。
用职场这个关键词来打个比方,进一步说明我对这俩类书籍的理解吧。职场相关的非虚拟书籍很多,教你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如何让上司满意。虽说非虚拟类书籍作者尽力做到有用、有效,马上能上手,但是在书里写出来的几条规则和忠告却总是被读者一看就忘,知道但是不执行。为什么?因为读者没有痛感。他感受不到按着做和保持现状有什么差别。这时候就是知识有余,但技术不足的典型了,别忘了电影《后会无期》的宣传语: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和职场相关的虚拟小说就是绝佳的应用了。一个小白如果不懂处事的潜规则,会有什么后果。中层管理者如何管理手下。在阅读的时候,时而想象自己是那个涉世未深的实习生,时而想象自己是个久经商战的销售精英,你就能在阅读过程中体验运用职场忠告的好处,和不懂职场规则的后果了。所以,阅读小说的体验就是技术。
嗯,把小说当做非虚拟类书籍一样看,也是一种新读法。
在地毯的另一端 张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