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一周终于迎来周末。有人选择户外,发现更美的风景;有人躺床,享受好不容易的休闲时光。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休息。
和想象中不同的是,每到周一,就看到很多人发圈:“累瘫了”、“困死了”……
休假比上班累,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句名言:
“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深以为然。
放假的时候,伤身体又毫无意义的胡吃海喝、赖床养膘、熬夜、狂欢,我们的宗旨是不浪费每一分钟的休息时间。
然而假期结束,我们却都或多或少会感到疲惫,对于回归工作、生活感到焦虑。
“又要早起上班了”、“我还没有恢复好心态”、“假期太短,真想再借五百年”……
放假前天天盼着假期好好休息,假期结束后却非但没休息好,反而更加疲惫。
玩也玩不好,休息也休息不够。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会休息呢?
01
前进是一种能力
会休息却是一种智慧
家有低年级小学生一枚。一次做作业,完成语文再做数学时,频频出错,压根智商不在线。
我怒火上头,又自己一盆水浇灭。直接不让她写了,而是带出去溜达了一圈。回来后奇迹出现,数学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准。
之所以能在孩子表现欠佳时压住火,是因为我发现,每一次发火训她时,我的孩子就只知道呆呆傻哭,那样子太让人心疼。
我不舍得她如此,就要自己找出背后的原因。
后来,我慢慢发现当孩子累了的时候,她就变得极其糟糕:爱哭、脆弱、磨蹭,尤其是写作业,更成了一件折磨彼此神经的事。
于是我千方百计保证她的睡眠。拒绝老师午托的提议,只为她能回家睡会儿;我尽量让她在晚9点休息,为此会根据她的情况适当调整作业。
有时她皮了不服管,我也放任她尝尝睡不够的难受。她自己体验了,更会很快明白,也就乐意让我帮她统筹安排。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暂时找不到推进事情的方法时,越是苦思冥想,越是想不出来;暂时无法解决眼前的困难时,越是茶饭不思、紧张慌乱,越容易忙中出错。
这个时候,需要通过恰当的休息、放松,找回能让自己舒适的节奏。真正高质量的休息,从来都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身心的蓄能期。
前进是种能力,但会休息却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如果一味地追求效率,不懂得休息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
科学有效地努力,学会在前进中好好休息,调整节奏,人生才能绽放。
02
休息的质量
取决于休息的方式
忙活了一整天,回家后,感觉身体仿佛被掏空了一般。然后就靠睡觉,或是把自己放空,什么也不做。
但即便睡满8个小时,在起床后依然没有充饱电的感觉,还是会感到身心疲惫。
会休息的人,懂得利用时间让自己恢复能量,而不会休息的人,可能越休息越累。
所以,并非有更多的时间,就有更好的休息,休息的质量取决于休息的方式。
不少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刚放假的时候,就躺在床上玩手机玩得不亦乐乎,觉得很放松。但长时间如此,就开始觉得越来越无聊。
其实,提高休息质量的精髓在于休息方式的丰富,合理安排时间,切换不同的休息方式,就会感觉假期丰富了起来,自己也得到了更好的放松。
深度阅读累了,可以去户外锻炼;锻炼乏了,可以泡澡看剧。多做一些尝试,丰富的体验有助于增加身心的愉悦。
03
休息时尽情放松
奋斗时竭尽全力
胡适先生曾说,“一个人的前程,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闲暇定终生。”
调整生活节奏,用积极放松来替代消极放纵,让你随时充满能量。
正确地管理精力与时间,学会好好休息,才是自律的体现。
当我们身心疲惫时,不妨放慢脚步,感受慢生活。活力充沛的自己,往往在充分的休息与调整后不请自来。
休息的意义,是为了调整更好的心态、积蓄更多的力量,让身体朝着更远的方向前行。
休息时请尽情放松,奋斗时请竭尽全力。
越是长远的路,越要保存实力。只有学会适时停下来休息,才能行稳致远。
感谢你看到这里,祝周日愉快,早点休息~爱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