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先生给我分享了周国平老师《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书中“原本非常亲切的人后来天各一方,时间使他们可悲地疏远,一旦相见,语言便迫不及待地丈量这疏远的距离。”他说去年在成都见了大学同学,当年关系那么好,住在一个宿舍,见了面后就是这句话的感觉。我以前也是不了解现在特别深有体会。
想起我的同学,以前上学时我们关系特别好,她学习都是班级第一名。如今为了生活忙家庭忙工作,老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看着同学这些年走过来。曾经我羡慕她是个管理层,前段时间发信息给她,你在我心里是学习最好的如今怎么了,她说我颓废了。这时我就想起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日积月累。仲先生说我说的不对,你可以说是距离不能说是差距,你怎么知道以后这位同学发展的不好呢?
想想他说的也对,我为自己的想法道歉。她老公不管,只能自己亲身上阵,忙孩子,陪着孩子写作业还得在家办公。如果我是她,每天的生活已经这么辛苦了,到了晚上娃睡只想葛优躺。
还有位朋友,家庭环境优越老公是老板,她自己既是钢琴老师又在做微商,我们曾经好的无话不说,如今我们不在一个城市,距离越来越远,各自的生活圈子不同,能聊的也是家长里短。问她为什么还这么拼,她说因为我想让家人过上好生活,想活出自我。
以上两个不同朋友的案例,和都是为了生活生计,当第一位朋友还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第二位朋友已经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了工作。
谁都想生活过的越来越好,工作越来越顺利。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经过岁月静好一直呆在舒适圈。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像陀螺转来转去。
我意识到自己书读的少,阅读量不够,随口说出的话漏洞这么多。当我仔细分析了差距后,有了外在的距离,我更看重的是内在的距离。
朋友考编,利用这个长假期每天看书,开始她每天说看不进去都在玩,有一天突然说其实我很焦虑,我五点就起来看书了,我怕考不上丢人,我确实没怎么认真。别人都很努力。我背的东西全忘了。
我看到了她的焦虑,也理解她,作为一名连续考了两年的编制是有些焦虑和着急。焦虑是担心如果考不上自己觉得没面子,在意外在的声音。学习的整个过程是自己感动自己。别人有多认真多狠多努力,她全知道,这也给她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我们说的每句话做的任何事,总有人比我们说的更动听想的更周全。如果我们停止了开始,自己就先败下来了。等分数出来时又会懊恼责怪自己当初怎么不认真,不然也考上了。
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我们思考后悔的事,后悔改变不了当初的行动和想法。唯有想到了就开始做。最差的是即使失败了找出原因分析在复习整合过程中哪个知识点还没掌握透等下次再复习时对这个知识点抓的紧一点,多做题。
一场考试看到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工作上也是如此。一位整天抱怨工作不好,工资太低,学不到任何东西。一位埋头苦干认真工作从不抱怨,与同事保持距离,有事说事,她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朝着这个目标在埋头苦干,直到最后的胜利。我们都想成为第二个人,因为她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每天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聊来聊去,既浪费了时间自己还浑然不知。
我们与亲人之间的距离随着我们长大,我们变的叛逆,有自己的想法。与家人在一起变得特别不爱说话,面对陌生人或朋友都是很善良,因为我们对家人太熟悉了,优点缺点全都清楚。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出生不是智商,而是时间,时间见证我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