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昨天晚上没有时间听分享,于是,今天早早的听课,并做笔记。首先感谢冯老师的分享,收获满满,真是受益匪浅。也要感谢大爱的柳老师组织这样的活动。
第一部分,日更素材
冯老师先讲的是日更素材,从哪里获得?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简书的日更活动是最好的写作平台。每天一百个字并不是什么难事,坚持最重要。
找素材方面,冯老师给了一些建议,让我对找素材有了更一步的了解,先写身边人和事,比如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也可以写同事、朋友等,挖掘亲戚的故事,像父母的爱情。上学时候,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等。
在生活中,比如买菜也是素材,在菜市场里,你为什么要买一个萝卜而不是白菜?买了白菜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白菜是怎么培植的,最早发明白菜的种子和第一棵白菜的来历。还有为什么买猪肉而不是牛肉?猪肉的来历也可以挖掘和说明。深度挖掘,了解历史典故。这样写不仅自己可以增长知识,让读者也可以学到知识。任何食物都可以这样写。深受读者的喜爱。
除了身边的人和日常琐事,还将歌词写进文章里。改编小说,从歌词获取素材。不过,对于新手写作有点难度。
第二部分 阅读方面
还有一方面是阅读,柳老师每个月会组织读书作业,也会推荐的一本书,可以拿来当做写作素材,读完后,写读后感,做一个读书笔记。反复修改,也是好文章。冯老师说到读书方法,如《阿Q正传》,至少读上十遍,才能找到感觉,一遍一遍的读,才可以高仿。还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以前也看过,但是都抛之脑后去了。冯老师讲解之后,里面的内容仿佛又重现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觉真的再去反复的认真的读一遍。
比如遇到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多读几遍,高仿一下别人的文章。不断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这对于提升写作技巧有所提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善于从每次写作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第三部分 日更简书
在简书平台,对于新手练笔写作是很有好的,特别是日更活动,写作也很自由,门槛低。每天写写100字根本不成问题。如果发表之后任何问题,还可以重新编辑,再修改,非常方便。日更的素材也有很多,如坐在门前看来来往往的人。他们去哪里,要去见什么人,穿着打扮等等。如果没有人,我们也可以观察天上的鸟儿,树木,天空,云朵。都可以成为日更的素材。坚持持续输出,总会有收获。不断积累,不断前行。文笔一定会日益精进。
还有说到,在简书,伯乐推文是有原则的,散文至少2000字,小说至少3000字。错别字要少于五个。有这样免费的写作老师,好好珍惜。
冯老师说到关于错字的用法,又让我进步了,之前全用错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的用法,这三个字的在不同德句型中的运用,例如:“美丽的花朵”、“我的书”。地: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方式或程度。例如:“慢慢地走”、“高兴地说”。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动作的程度或结果。例如:“跑得快”、“高兴得跳起来”。今天总算搞明白了。
第四部分:写作心态与成长
在写作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与瓶颈,千万不要气馁,要明白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与成长的过程。每一篇文章都是自己成长的脚印,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坚持写下去,就会不断进步。
写作就像跑步,不能因为一开始跑不远就放弃,保持平和和坚定的心态。把每次写作当作一次与自己对话、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享受这个过程,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的成果。即使暂时没有获得大量关注,也不代表自己的努力没有价值。每一次思考、每一个字的斟酌,都是在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结:
听了冯老师的分享,我仿佛打开了写作世界的全新大门,眼前的写作之路变得愈发清晰且充满希望。从日更素材的多元挖掘,到阅读方法与素材转化的细致讲解,再到简书平台特点及伯乐推文原则的介绍,以及写作心态与成长的深刻剖析,每一个部分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写作旅程的方方面面。感谢冯老师的精彩分享,我需要再好好的多听几遍分享,做一个完美的笔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写作领域中探索前行,相信未来有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期待下一期老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