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
六、 五方应象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3、中央生湿……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中央第一大特性就是湿,湿,是六气之一,不分好坏。天地无湿,不足以运化;人体无湿,生命会出现运化过快的问题。湿,有点像生命的刹车片,它制约生命,让它慢点走向终点。如果我们的生命太快,就会干掉,枯萎。湿,是让生命慢下来的一种状态。但过湿,也会让生命的阳气受损,好比烂泥扶不上墙。
人体有一个三焦图,把“湿”分三种状态,上焦的湿,叫雾,叫“上焦如雾”,雾是一种气化的状态。从膈肌往上,身体基本保存在一种气化的状态。如果这个状态从雾变成了水湿,人一定会出现咳嗽、痰喘,以及心悸。
现在很多病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上药太快,急于压症状。其实,生病是人体的警报器响了,急于拉灭警报器,就是让生命放弃觉知。小孩吐了,吐了就吐了呗,属于吃撑了自保。在所有的脾胃呕吐里,最应该提防的是喷射状呕吐,那可能是脑子出问题了。如果是一声一声地呕,一口一口地吐,就是脾“在变动为哕”,脾胃病而已。打嗝,属于胃气上逆,胃气不降。相对于呕吐、打嗝等,口气重则是需要注意的事情。
水湿在生命中的表现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雾就是气化状态,由此可见,上焦阳气最足。中焦如沤,就像沼泽地,没有沤,就没有运化。下焦如渎,渎就是下水道。下焦有大小肠,肾、膀胱等,这些全都是水道,哗啦哗啦地流动。是谁控制着下焦的水道?小肠和膀胱,它们同属于太阳,有太阳般的气化作用,才能保证水道的正常,而不造成湿邪。
三焦,是五脏六腑之外的一个独立系统,指的是五脏六腑连缀之网膜,以其运化速度及状态一分为三:上焦如雾,雾乃精之气化,精粹,且运化快速;中焦如沤,如沼泽,水土各半,运化中速;下焦如渎,如委曲之沟渠,运化最慢,易堵。
其三者的联系是:中焦是上焦的根,下焦是中焦的根。中焦运化水谷精微给上焦,上焦快速运化的精华又输布给下焦。如此,便是人体之气机。其中“中焦”便是要害,是人体气血的来源所在。
其实,人体就是一种水液的存在。上焦的水怎么治?增强气化。中焦的水怎么治?保持运化。下焦的水怎么治?防堵防漏。上焦用茯苓渗湿,就是像海绵一样,把雾化中的水液慢慢吸走。中焦用白术,鼓荡命门与肚脐之间,使运化有力。下焦用泽泻等,疏通水道,以保无虞。
“中央生湿,湿生土”。如果生命没有湿,代谢就会太快,生命会出危险;而过湿,又会阻碍生命的运化成长。“湿生土”,是指无形的性质产生有形的功能。生命就这么慢慢沤着,才能出现“土”这个德行。中国文化说“土爰稼穑”,土的本性有两个特点,稼,种下种子为稼,穑,收获粮食为穑。
东西南北,就没有这个特性,而东西南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央脾土的稼穑。所谓中央之德的最高德行,就是一个字——“信”。为什么中国人最讲究信?信,就是有来有往,下了种子就发芽就叫“信”。天底下什么都有可能骗你,只有土地不骗你,农业大国里,土地最牢靠,所以中国人永远喜欢买房子买地。
“土生甘”。有形又化无形。土性黏滞,甘主濡润,走中焦,可以宣开脾土。
“甘生脾”。无形又生有形。气味本无形,但可以生出有形。比如受精卵就是由血腥之气刺激而分裂变化,并且由这个气而生了鼻子这个器官,汉字的“自”,就是鼻子。鼻子的上面走的是督脉,下面是任脉。
“脾生肉”,指水谷变化成精微。肌,主生发;肉,主收藏。脾气足不足就看你的肌肉状态,捏一捏自己的肌肉,若肌肉很结实,就是脾气特别足,如果松松垮垮就是有问题。男女到50岁以后,脾生肉的功能就下降了,肌肉状态就松懈了。
关于重症肌无力,西医不明是脾病,只得上激素。中医从脾胃治疗,基本可以治愈。其病的原理无非是:脾运化无力,不能向四肢疏布水谷精微,肌肉便一天天地缺气少血,久之,筋骨无力,肌肉萎缩。所以,此病以健脾为第一要务。
“肉生肺”,指土生金。要想肺气强大,治脾,永远不要忘了一句话,脾胃为生气、生血之所。有人问,血虚怎么办?先好好吃饭。气虚怎么办?好好吃饭。气化能力强了,吸收能力强了,什么都不虚了。
大家记住,我们身体每天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粗糙的变成精华,哪怕是便便,也必须是黄色、细腻、成形的才叫便便,若是粗粗拉拉一大堆下来了,那是脾的运化能力、胃的腐熟能力、大肠津的功能等通通出了问题。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把一切粗糙的,变成精华,这里面包括食物、思想、灵魂。
“肉生肺”,就是脾土生肺金,肺气不足就是脾胃不行,治肺病、治皮肤病等问题的第一原则,是先治脾。有些人很不理解,为什么理中汤能治牛皮癣,通脉汤能治哮喘?原理不过就是土生金。
“脾主口”。脾气通于口,口生唾液能使五味发生变化,能够把对食物软硬粗细不同感觉的信息输入大脑。过去的女孩子唇红齿白,唇红、嘴唇饱满就是脾气足,嘴唇红润就是脾血足。
口腔疾患最麻烦的就是口腔溃疡,艾滋病人通常是满口的口腔溃疡,一句话:五脏皆虚,也就是阴阳俱虚。
什么象表示气虚?溃疡面塌陷,凹进去一块,通常上面还有白膜,这就是气虚。溃烂,则是阴虚,塌陷和白膜是气虚。20多岁的人月经过后的口腔溃疡,一定舌头疼,只要这个人喊疼就还是“精足”。等到溃烂时不觉得疼了,就是精也不足了。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中央占其湿。
“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体就运化为肉,在器官就是脾及其连带组织,这些都是同气相求的。肉大还是脾大?当然是肉,因为全身都有肉,脾主肌肉,所以全身又都是脾。心主血脉,全身无处不血脉,所以全身都是心。
中医判断病情,既要心理,又要生理、病理,还不能用吓人的病名怼病人,有肌瘤,也得说成是瘀血。
肉最怕什么?湿重,土气太重或者土气被憋。阳气不足,则湿重,过湿则伤脾,土质太黏滞了,伤到人肉就是浮肿。人到50岁之后肩膀肌肉粘连,也是脾病,所以叫“五十肩”。其实,肩背部紧张,男人源于压力,女人源于情感的压抑,所以肩背部,还需要温暖的爱和爱抚。
“在色为黄”,黄,为中央之色。全身,只要出现黄色,就是脾的问题。如有的人手掌心焦黄焦黄的,就是黄疸,属于脾的运化过度。
“在音为宫,在声为歌”。中国文化讲中道,所以中国古代的乐器基本上以宫音为主。宫这个声音不要以为是从脾来,宫,宝盖头,代表房子,里头是吕,吕,脊骨也。也就是说,这个声音一定从中间往后贴着后脊梁骨发出,可以宣脾。如果我们细细地揣摩音声,会发现音声能够鼓荡脏腑,比如,发“嗡啊吽”音,嗡音,震动头部,啊音,震动胸腔,吽音,震动少腹和丹田。所以发音必然能治疗脏腑,古代医生陶弘景发明的六字诀,就是依据此原理创制的习练脏腑法。
学中医的学子一定要习练易筋经和六字诀。习练易筋经,可以明经络;习练六字诀,可以明脏腑。
比如说六字诀里肝的声音是“嘘”,而中医里讲肝的声音是“呼”,这二者有什么不同吗?人体发“呼”声属于自救和对肝郁的释放,而有意识地、不出声地发“嘘”声则属于对肝的锻炼,因为这时腹部会收缩,兼之身体的左右旋转,肝气就得到了锻炼。而六字诀里,脾声为“呼”,中医里脾声为“歌”,“歌”是脾的自救,唱歌可以宣脾,而“呼”是对脾的锻炼,脾病呼时须撮口,也得收腹,可以救治口臭、四肢生疮、食冷积不化等。肝声为呼,六字诀脾声也为“呼”,这无非是肝木克脾土,肝声发“呼”,就是因为木克土,此时疏土以救木而已。
全部“六字诀”:嘘木,为肝诀;呵火,为心诀;呼土,为脾诀;驷金,为肺诀;吹水,为肾诀;嘻,为三焦诀。陶弘景说:“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皆出气也。……依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咽、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须恭敬用心为之,无有不差,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此长生要术,还望大家悉心揣摩。
还有锻炼口诀:春嘘明目木扶肝——就是春天多“嘘”,专治目赤不明等眼疾;肝若嘘时目睁睛——发“嘘”声时眼睛要睁大,专治胆气不清眼目之疾。这个对现代人眼病,是个大疗愈法。
夏至呵心火自闲——夏天多发“呵”声以救心,专治口热舌干,气不通;心呵顶上连叉手——就是一边发“呵”声,一边两臂头上交叉手指,可以去面红和口舌之疮。
秋驷定收金肺润——秋天多发“驷”声以救肺,专治寒热不和;肺病驷声手双擎——就是发“驷”声时手臂要上撑,专治流涕、鼻热生疮等。鼻炎病人可以多做。
肾吹唯要坎中安——发“吹”音以救肾,专治腰膝冷,阳道衰;肾吹抱起膝头平——动作要领是抱膝,专治目昏耳聋。
三焦嘻却除烦热——三焦之声是“嘻嘻”,可以驱除心中烦热。
四季常呼脾化餐——四季都要多发“呼”声,可以化餐食,消肚胀。
“六字诀”,多练习,勤领会,在生活中能够去掉好多疾患。每日三次,每次三轮即可。重在坚持!比如春天时,只练习“嘘”和睁大眼睛,夏季时练习“呵”音,秋季“驷”音,冬日抱膝练习“吹”音等。
生命是有节律的,三七二十一,21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且是质变,所以我们要有耐心。能百日筑基后,就成为习性,不必有意为之了,因为这些东西已经化在我们的行走坐卧之中,无处不在了。
“在变动为哕”。哕就是脾病的声音,就是打嗝或呕吐。气忤逆曰“哕”,往上嗝逆也是“哕”。脾的功能在于“升清降浊”,身体能升清,则头脑清爽;能降浊,则六腑清爽。不能升清,则口气重;不降,则腹胀。
“在窍为口,在味为甘”,脾主纳,口、唇之间的毛病全是脾病。
中央“在味为甘”,甘味濡润四方。
“在志为思”,《灵枢·本神》说:“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心怵惕思虑则伤神。”思,有邪正之分,正为输布有序,邪为黏滞懒惰。过度思虑,则伤脾。
让杂乱思绪停止的方法是“没心没肺”——没心,是来去不留于意,圣人之用心若镜,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死活拽别人来,或死活留别人不走,都是无聊的自私。没肺,就是从关注呼吸下手,当你屏住呼吸的那一瞬,你只能关注当下,这也是所有静心技巧先从呼吸下手的原因。
没心,是你的人生境界;没肺,则需要训练。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思伤脾,怒胜思”。怒胜思,就是木克土。
“湿伤肉,风胜湿”。湿伤肉,指脾运化无力,气血黏滞则生湿滞,湿,则暗耗肾精。风胜湿,就是木克土,指真阳缓缓生发则能健脾利湿。
“甘伤肉,酸胜甘”。甘主濡润,过甘则土滞,运化无力,则消耗元气。
木的生发,可以消除土郁,重新输布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