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晚到刚才,我一直在为一件事烦恼。
起因是昨晚轮到我去学校看护第三、四节自习,遇到班主任刘老师的时候,简单聊了几句。主要是说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文科生的理性思维确实不强。然而,数学对文科生来说又很重要,所以,还得督促孩子在数学这一科上多下点功夫。
孩子数学学得吃力我是知道的,每次和孩子交流时,我们都把数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她自己也很努力地花了很多的时间用在数学方面,但是效果却不佳。听了老师的话,明显感到实际比我预想的情况还糟糕。
怎么办?此时,我觉得压力很大。重视了也努力了可还是不见成效,难道是孩子“太笨”?然后又怪起自己,数学就不好,所以孩子都随我了。唉声叹气了一整天,想找家里孩子上高三的朋友聊一聊、取取经,后来也放弃了。想再找老师聊聊想想办法帮助孩子?又怕打扰老师也算了。管也难不管也难,于是想起了一个词语:守望。记得有句话说: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是啊,说得多好,别自寻烦恼了,学习还得靠孩子自己,我干着急也没用啊。可是,想通了,“守望”了一会儿,一个补课班的电话又让我回到最初的问题上,要不给孩子报个补课班?怎么能学好数学呢?这个问题还是一直缠绕着我。一整天都心情低迷、烦躁,高兴不起来。
晚饭的时候,突然灵光一现,换个角度想通了。孩子虽然数学不好,可其他科都还不错呀!而且都是孩子的兴趣学科,学得也挺高兴的,为什么非得纠结于数学,一科不好就如此难受,如果科科都不好我该如何呢?如此这么一想,瞬间有种拨开云雾的感觉。
数学是文科生拉开分数的学科,得之我幸。可是如果弱科不能变强,也不必纠结不放,只要尽力就好。换个角度想,起码还有别的优势学科呢。取长补短吧!无论强弱,只要不放弃,努力了就是最好的。
你看,换个角度想问题,变则通,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是大而酸的,另一种就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会抱怨酸,拿到甜的会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事情都是有两面的,你看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对待问题有着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抱怨与不满,一种则是庆幸与感谢。
我要做后者,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