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一直没出去玩,感觉好像对不起这个寒假,这两天和老公商量,因为下半年新家需要装修,想去宁波宜家看看。昨天看了宜家后,有些下雨,去宁波的游乐园并不合适,于是商量去海宁看金庸故居,作一个文化行吧。
到了海宁后,主要在观潮公园附近,盐官镇主要是以观潮闻名的景区,只是不是观潮时节,公园关闭,景区也是冷冷清清,没有多少人。而我们主要是去找金庸学院,本来想去金庸故居的,但除了故居没什么其他的,所以选择金庸学院了。
金庸书院的入口是半月形的坊门,门上是“金庸书院”四个字。入口的甬道上,围墙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5部金庸作品的石刻画。
先进入的是书剑堂,坐落于一池碧水之上,丝丝细雨轻轻落入池中,装点着这一座带着浓浓文化气息的建筑。东西两壁各有两幅挂屏,花梨木上刻楷、行、隶、草四幅字字,内容为古典作品的经典词句。接着藏书楼到望云亭,一边回顾金庸小说的人物,一边流连于园林之中。书院按南方园林的形式而建,亭台楼阁讲究搭配,基本上与苏州园林也挺相近的,进入园林,主要是读其介绍和对联,欣赏欣赏书法。
而后,我们随着景区的导览,去了王国维故居。相比之下,王国维故居显得狭仄了许多,每个房间也就十几平米吧,他父母的卧室、他自己的卧室以及他的书房、保姆的卧室,房屋的摆设及家具都是小时候老家差不多的。
两位大家或者说大师的参观后,我们讨论了几点:
一是大家族的文化圈子高不可攀。金庸的查家,在海宁是了不起的大家,其哥哥是大学教授、校长,他的表哥是徐志摩,他的姑姑又是蒋百里的妻子,表妹嫁给了钱学森。这样的文化世家,其家族的熏陶是不一样的。王国维旧居一看就知,家里也是书香门第,父亲为清朝官员,家庭教育自然与普通百姓不一样。而他学习工作时的交往:罗振玉、陈寅恪、赵元任……哪一个不是民国大师呢。
二是无论身世如何读书必不可少。无论金庸也好王国维也好,他们都是酷爱读书的。这个读书当然并非指学校学习,而是自主地看书阅读。金庸的历史背景,没有深厚的历史功底是无法做到的。而王国维更不必说了,无论是甲骨文、经文、古籍无所遗漏。他的《王国维全集》厚厚的20本足以使人叹服。
三是有底蕴后要重视不断输出。金庸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就是那十四部长篇武侠小说,他把盐官的民间传说写入小说之中,把自己所读的历史故事写入小说之中,正因为他的不断输出,才让我们认识到这个侠义宗师金庸。而王国维也是一样,读这诗词后,一本《人间词话》道尽了诗词的秘诀,并让我们从诗词从读到人生;一本《红楼梦》读后产出的是《红楼梦评论》,这才是大师的读书,无论是金石、戏曲、美学、心理学甚至是教育学,他都有自己的观点,这哪里是一个口吃者。两位大师告诉我们:有底蕴,即便是口吃也自有百舌;有思考,即便是写一类也能自成一家。
之后,我们顺路去了浙江大家的国际学院,真是气派非凡,让人心生向往。
这次海宁之行,没有选择游乐园的惊险刺激,却感受了文化的源远流长。无论是武侠独家的金庸先生,还是古典文化的集结的王国维先生,还是浙大的恢宏建筑,都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真的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