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生涯中,每当面临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刻,我们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心理斗争,才能鼓足勇气踏入那扇象征着权威与挑战的办公室大门。这样的场景,对于许多人而言,恐怕并不陌生,它仿佛是职场人士共有的心路历程。
而在生活的舞台上,与伴侣间的摩擦与冷战,同样让人倍感煎熬。当内心的煎熬达到极限,我们或许已准备好放下身段,主动寻求和解,但往往在关键时刻,那些酝酿已久的话语却莫名地卡在了喉咙里,难以启齿。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无形中阻碍着我们的沟通之路,使得本应顺畅的交流变得如此艰难?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打破这层胆怯的枷锁,让沟通回归自然与纯粹呢?
01 | 人为什么害怕沟通?
内心深处的自动思维:自动思维是我们看到对方言行时下意识脱口而出的话,内心深处的声音实际上是一种自动思维,它们源于过去的经历、信念和偏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判断:它涉及对事物的快速评价和判断。这些判断可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偏见或情感反应,而不一定是基于客观事实。
指责:指责是将问题归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责任或考虑其他可能性。这种表达方式容易引发冲突和敌对情绪。
强迫或威胁:这种自动思维表现为对自己或他人的强烈要求,通常伴随着一种“必须”或“否则”的威胁感。它可能导致焦虑、压力和紧张情绪。
比较:是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通常是在某些方面(如成就、外貌、财富等)。这种比较可能引发自卑感、不满或嫉妒等负面情绪。
视为理所当然:这种自动思维认为某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应该按照某种方式发生或存在。当事情不符合这些期望时,可能会感到失望、愤怒或沮丧。
自我合理化:自我合理化是为自己的行为或想法寻找理由和借口,以避免面对现实或承认错误。这种表达方式可能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认知歪曲的作用:自动思维往往源于认知歪曲,即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与现实存在偏差。这些偏差可能是由过去的创伤、经历或社会期望所形成的,它们扭曲了我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导致沟通中的障碍。
核心信念:根深蒂固的核心信念也是导致我们害怕沟通的重要原因。这些信念可能是关于自我价值、人际关系或生活意义的,它们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根深蒂固,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当这些信念与沟通情境发生冲突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和害怕。
核心信念导致认知歪曲,认知歪曲产生自动思维,自动思维使得我们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要么不客气、不礼貌,要么充满了强迫或者责怪这样的语气。
02 | 洞察彼此的内心
想法并非现实:我们的记忆时常会被扭曲,因此不要再把自己的想法都称为“现实”。描述所见所闻时,可以称之为自己的“观察”。
事实和判断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例如,在韩国文化背景下,一个人站起来替大家把窗户关上,可能会被认为“真勤快”“真愿意替大家干活”,而在其他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人评判说“这个人真自私,没有问别人就把窗户关上了”。
学会理解情绪,而非按情绪去行动:诉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若被满足,我们会感到“幸福”;若不被满足,我们会感到“挫败”。因此,若想认知自己的情绪,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能一味随心所欲。情绪不应该被压抑,而应该被接纳并适当调节。
核心诉求的重要性:核心诉求是我们沟通和行动的决定性力量。人在做决定时,都有要遵守的价值标准,而此时此刻的诉求对决定而言也非常重要。若此时此刻的诉求没有被满足,我们的内心会感到不适。
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人应该学会与内心的沉默共处,并认识到所发生的一切都有自己的原因。想要学会沟通,首先要暂时保持“沉默”,先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与自己对话的方法:观察刺激:我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情绪信号:刚刚我内心的感受如何?探索核心诉求:对我而言,什么是重要的?明确请求意愿:我准备好说出自己的诉求了吗?
03 | 学会倾听和自我保护
共情式倾听:就是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完全专注对方的内心。
倾听最重要的目标是建立关系。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要相信对方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毫不吝啬地献上自己的善意,这样对方也能从中得到力量。
倾听时的理解:就是按照对方所想来翻译他的话。例如,对方说难听的话,可能是因为他无法说出“拜托”这个词,而每一句难听的话背后,都有一个恳请的眼神,即他想要你为他做一些事情,希望获得一些东西。
分清他人的表达和自己的解读,不要执着于想法,要抓住核心诉求。在倾听时,应把对方当成未知的宇宙,抱有一颗好奇心。并要要好好倾听,并给双方同等的陈述机会。
明确诉求:向他人提出请求时,要在开口之前就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请求的方式应当聚焦于核心诉求,而不是手段或方式。
04 | 三种生活中的沟通困境
请求:提出请求时,人们往往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核心诉求,或者表达方式不当,导致对方无法理解或满足自己的需求。要不就是我们非常强势,让别人觉得我们在强迫他们而不是请求他们。
应对方法:
明确核心诉求:在提出请求前,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即核心诉求。
采用合适的请求方式:包括反馈式请求(询问对方能否给予反馈)、意见式请求(征求对方的意见)、行动式请求(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避免自动思维:避免使用判断、指责、强迫或威胁、比较、视为理所当然、自我合理化等自动思维的表达方式。
发火:当自己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人们往往会感到愤怒,并可能通过发火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然而,发火往往会破坏人际关系,导致沟通失败。
应对方法:
认识发火的原因:发火是心愿落空的信号,是情绪信号,背后是无能为力感。
控制怒火:通过七步认知发火法(回想发火的瞬间、当时的冲动言行、涌现的自动思维、身体反应、心情、核心诉求、如何实现诉求)来控制自己的怒火。
表达情绪与诉求:学会用非攻击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诉求,而不是通过发火来宣泄。
道歉:道歉是沟通中常见的一种情境,但很多人难以做到真诚的道歉,或者道歉后无法修复受损的关系。
应对方法:
认识道歉的意义:道歉是一种脱离糟糕事情、经历和记忆的方式,是表达对自己行为的后悔和对对方的尊重。
真诚道歉的步骤:首先,描述让自己感到后悔的言行;其次,说明这些言行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接着,坦露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最后,表达出自己想要改正的决心或询问他人的诉求。
理解对方的拒绝:如果对方拒绝接受道歉,应理解对方拒绝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人。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对方的诉求,并尝试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05 | 如何解决沟通中矛盾
理解拒绝:理解拒绝是双方交换真心的机会,而不是对方对自己的否定。当被拒绝时,可以询问对方的诉求,并尝试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何拒绝他人:
拒绝前,无条件地理解对方的核心诉求。你可以说:你说的这件事很重要,我非常理解。
为了让对方理解我的诉求,需要好好解释。我也有像你这样重要的事情。
在协调方案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我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方法。
假如达不成共识,你可以这样说:我会协助你的,但你能不能先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当你发现你被对方道德绑架的时候,你应该直接拒绝。比如:我帮不了你,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只能祝你顺利解决。
表达感谢:我们要分清楚诉求和欲望的差异,并且要知道我们拥有给他人带来幸福的超能力。
如何表达感谢:
请尝试用所见所闻描述想要表达感激对方的事。
请清楚地描述对方是如何满足我们的诉求的。
请向对方说明这件事的意义。
请询问对方听了自己的话后是什么心情。
06 | 总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即使面对不安与挑战,我们也要鼓起勇气,用真诚和善意去触碰他人的心灵,让每一次对话都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跨越胆怯的障碍,勇敢地与人交流,共同编织出更加生动、多彩且充满爱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