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的:一连4天听了35节课,每天都是早上八点半到十二点半,下午一点半到六点半,时间长,还肩负评课重任,需要评委们集中精神听课,即便是这样,身怀六甲的准妈妈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从头跟到尾,最后一天我看见萧找了个椅子跪坐在上边,见我看她,她笑着说尾巴骨痛,痔疮又犯了。我如鲠在喉,明知道那种滋味却又不知道该如何缓解她的痛。
专业的:这里说的专业更多的是一种姿态,每一场的点评主评委都用专业姿态对话执教者,有点上的突破,有面上的流程梳理,还有面对困惑或者问题的反馈研讨。这样的研课现场氛围是非常热烈的,所有人专注,与主持人步调一致,效果非常好。
欣喜的:一是很多教师准备的充分,无论是前期的试课还是教玩具的准备,非常用心。二是发现了很多“潜力股”,教态自然,大方,与孩子互动好,能很好的把握幼儿年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郑敏图谱的设计;李莹语言与肢体动作的优美;张晓丽的稳重智慧;高翠华对情感、细节的把握;王海燕对整体活动的流程设计……不管是模课还是原创,看得到老师们的重视与用心程度,值得肯定。三是评委之前默契度高,相互补漏儿。
创新的:今年使用主评+辅评评课模式,并使用一场一个主持人的机制,让整场活动看起来专业有序。
反思的:1.教案撰写要规范,很多教案没有名字,格式混乱,教学建议与教案分不清楚。下步要加强培训,并在每月考核中对教案撰写,流程设计等进行督察。很多活动是结束后,幼儿经验得不到,大都再重复巩固已有经验,需要挖掘深度。一问一答式的师幼互动多,缺少跟随幼儿的追问拓展。对于重难点把握不足,导致目标达成度不高。
2.加强领域学科到头人的引领示范。每周集备,每学期每领域精打磨2节课,组内成员听评课不少于6次。
3.提升教师主动听课,参与评课的意识,听评课是一种学习。
4..整体组织上还需要加强,责任到人,拍照录像音,若时间长要轮流靠在现场。对教师观评课提好要求,注重细节(横幅错了一个字“及—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