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本细读难在你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的精神惰性。当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去挑战自己的精神惰性。文本细读难在你要保持一种全然进入的敏感和警觉,你要始终保持一种警觉,一种敏感,就像林黛玉进贾府时那样。只有在敏感和警觉的状态下才能够做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文本细读难在你有多种姿态可以进入文本,所以必须要学会选择。比如说你可以通过读者崇拜的姿态进行文本细读,也可以通过作者崇拜的姿态进行文本细读,还可以通过文本崇拜的姿态来进行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姿态其实是自由的,但你要习惯,要适应,要学会自主选择。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在于你细读的不是那个文本,而是你自己。文本是你自己的精神倒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的文本细读就就会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细读就会有多远,你的精神到有多美,那么你就文本的细读就会有多美。因此你细读的不是文本,而是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志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决定整体的细读。因此我们可以说细读不是从文本开始的,而是从自己开始的。细读也不是到人为止,而是到自己为止。文本细读,是我们在发现文本的同时,最终发现全新的自己。
这是王崧舟老师在《美在此处》中对文本细读的阐述,他认为要将文本当成水,我们要进入文本,去浸润、滋养、润泽、涵泳,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始终保持对词语、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警觉性,不要把教参当作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不能总是习惯于从别人的经验里寻求帮助。他最终总结文本细读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文化视野、精神高度和生命境界的细读。我的理解是文本细读对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语文老师必须要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境界,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越是读书越发现自己的精神短板,越读书对于这个世界越发的敬畏。我对这个世界所拥有的认知好比是一个圆,而这个圆之外的东西都是我未知的,当我的阅读越多,我认知的圆周越大,那么我的这个圆环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积就越多,我就越能感受到自身的不足。阅读使人明智,使人谦虚,使人奋进,使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