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〡“翻新”的座椅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故事情境】
我们一家四口自驾外出的时候,再难的路况都可以坦然面对,可两个孩子在后排制造的混乱我们却束手无措。不过呢,“岳撼山崩的噪音”有他们闹困了休息的停顿时刻;“针锋相对的相持不下”有“乾坤已定”后的平静时刻;可偏偏下车前满地的狼藉和前排座椅背后布满的“脚印印章”却从无例外,总能“不请自来”。
有一天,我们感觉汽车坐垫有些旧了,想换一套新的。去掉汽车座套后,顿时从车内找到了刚提车时的新鲜感,真皮原装座椅一尘不染,崭新如初。除了汽车的内饰焕然一新,感觉后排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异样:显得格外平静。刚上车,也不是他们闹累的休息时候啊,我顺势从副驾驶往后看了一眼,只见两人正襟危坐,只见笑笑两脚并齐,好像被一条牢固的无形铁链固定在了脚垫上。突然她大声冲着乐乐警示道:“哎哎,你的脚都踢到前面的座椅了啊!”说话间一脸的严肃和责怪。原来乐乐变换坐姿的时候顺势踢到了前面的座椅,我想象中的场景是,乐乐会激烈的反击过去,要么再来一脚踢过去,要么会气冲冲的回一句:“哼,我又不是故意的!”与我假想中的“山雨欲来”大相径庭,乐乐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恢复了坐姿。
“翻新”的座椅竟然有着如此神奇的魔力,让一场“暴风骤雨”瞬间销声匿迹,心里的触动不言而喻,我开始纳闷,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追本溯源】
直到我对“破窗效应”有了一定了解,我才恍然大悟。
“破窗效应”是犯罪心理学里的概念,它指的是,一栋房子的一扇窗户破了一个“小洞”,如果没有及时修补,就会人们引发一系列的、甚至变本加厉的更大破坏。比如人们会砸出更大的洞,进而有人破窗而入,甚至索性占为己有,直接入住。
简言之,一个起初的糟糕情况会引发链锁反应,衍生出更加糟糕的境况。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同样地,一个美好的起点也会自发生成一系列的“美好”,犹如在美丽的锦缎上绣出了层出不穷的、赏心悦目的画卷。正所谓“Well begun, half Done.”
孩子总是对自己新买的玩具倍加爱惜,新玩具掉到了地上的那一刻,他会像捋出胳膊扎针前一样恐惧,担心新玩具有什么闪失;我们总是对新买的汽车格外精心,勤洗勤擦,要是遭遇上路上的磕碰,事故发生的那一刻,我们会像自己脸上“挂彩”了一样怅然若失,总觉得新车必须一尘不染、完美无瑕才能配得上个“新”字。
【教育思考】
当孩子有什么不好的习惯或者行为时,我们应该思考自己有没有“贡献”起初的一个“破洞”。当有学生不遵守校规班规时,我们可以思考是否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不止”。第一次执行的疏忽就如房子起初的那个“小洞”,渐渐地,大家都觉得规定只是一个口号的时候,破窗效应就会“横空出世”,让结果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当我们希望孩子往哪个方面去努力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创设一扇“新窗”。孩子们的房间和书桌不够整洁,我们就一起努力创设整个家庭或教室的窗明几净。教师的课堂组织有秩序,批改作业有标准,语言有规范、板书是示范,无不在发挥着“新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