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欲领军出征楚国,宰相管仲不答应,却只顾让人埋头铸造铜板

公元前680年,宋、陈、鲁、卫、郑、蔡六个小国家相继向齐国称臣,不听话的谭国和遂国也逐一被齐国消灭。

 

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只有南面的楚国成为了齐人的“眼中钉”。楚成王自恃国力雄厚,傲慢无礼,经常嘲笑齐国国君。

 

齐国将领气不过,纷纷向齐桓公请愿,愿意出征楚国,将楚国夷为平地。

 

齐桓公请教管仲,管仲说:

 

“齐国与楚国实力都很强大,一旦开战,两国都将要有千千万万个家庭失去亲人,攒下来的粮食也将被吃光。”

 

“最终双方耗尽财力、物力,民不聊生,两败俱伤。”

 

众武将瞪大了眼睛,不敢再说话。

 

管仲接着说:“各位请随我去造币司参观。”众人看到齐国的造币司内热火朝天,好多人在忙着做铜板。

 


不久,第一批商人从齐国来到楚国。这些人是来买鹿的,鹿是楚国的特产,一匹鹿值两个铜板。

 

养鹿的牧民非常高兴,因为这些商人出手大方,只要鹿没有问题,照单全收,而且价格给得很好。

 

时间久了,牧民问商人为何会买这么多的鹿,商人只是说:“齐王好鹿!”牧民为齐王雄厚的财力折服,不由得伸出大拇指:“佩服佩服!”

 

不久,“齐王好鹿”的说法传到了楚国宫中,楚王和群臣一起嘲笑齐王不思进取。

 

齐国商人还故意抬高鹿的价格,从两个铜板到五个铜板,最高的时候一头鹿居然值四十个铜板,可以换四头黄牛。

 

暴利驱使下,楚国养鹿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农民不种地去养鹿,楚国军中也有好多士兵回家养鹿。

 

有一年遭水灾,很多农田被淹,颗粒无收,于是楚成王派出使者出去采购粮食,没想到齐国不但不卖粮,而且还命令其他盟国不得卖粮。

 

这就是管仲著名的“买鹿之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