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是一本跟心理学有关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思维方式的解析,引导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第一章 思维模式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找到长相一模一样或者极度相似的,但是思维模式绝对不会存在这个问题。我记得之前看过一部电影,男主角因为自己得了绝症,找到一家科研机构克隆了一个跟自己从长相到记忆完全一致的克隆人,准备等他离世后,由这个克隆人替他继续照顾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测试克隆效果的过程中,这个克隆人就与男主角的思想发生了偏离。由此可见,我们只要有思考的能力,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作者在第一章通过实例阐述了,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真的有人生下来就天赋异禀吗?是不是聪明的人会一直聪明?人的智力是一个定量吗?通过书中的解析,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分别是固定性思维方式和成长性思维方式。作者并没有判定两种思维模式哪种好哪种不好,只是将两种思维模式下人们的不同生活展示出来。正如作者说的,当我们开始了解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比如说人的能力,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看法正好相反,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通过作者的阐述,我充分断定我们都应该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但遗憾的是,我不得不面对我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现实,而且已经在书中的测试中得到了证实。
我并不会因为这个结果而气馁,从现在开始,我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成长型思维模式能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
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
笨鸟先飞,是我从小就遵循的真理,聪明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我不是个聪明的人,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就必须超出常人的努力。在阅读第二章的时候,我的这些认知都被完全颠覆了,从来没有想过既然知道自己笨,为什么还非要证明自己;每次给自己订的目标到底是因为什么?通过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对比着书中案例反省自己,我终于找到了,我始终认为我自己怀才不遇的根源,没有任何外在的因素,根源完全源自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也就是书中提到的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
特别是过了45岁,总感觉退休在即了,给公司培养好接班人就可以了,不需要再进步了。因此一直陷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领导找到我我就做,不找到我我就不做。就怕万一做了,做不好还丢人。现在想来,这种做法明显就是不敢面对失败,正契合了书中列举的CEO综合征的案例。
非常喜欢本章节的两个案例,一个是关于选择生活伴侣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理想中的伴侣是:把他们放在神坛之上;让他们感到完美;崇拜他们。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理想中的伴侣是:看到他们的缺点并帮助他们改正;鞭策他们变成更好的人;鼓励他们去学习新事物。另一个是我的成功意味着你的失败,讲的是作者跟丈夫戴维一起参加钓鱼比赛,当只有作者钓上了鱼,身边人的反应;戴维的反应是:跑过来骄傲的对作者说:“和你在一起真是令人兴奋。”一起参加比赛的两个男人的反应是:对戴维充满骄傲的态度很不理解,问他:“是怎么应付这一切的。”意思就是他们希望戴维能因此感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贬低,而他们自己正是因为作者成功钓到了鱼这件事儿,让他们觉得自己失败了。
这一章节作者通过好多案例,对两种思维模式进行了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解析,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纬度了解思维模式对我们实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章节的最后作者还做了非常详细的问答,本来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感觉我貌似处在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之间,但是通过仔细阅读问答,让我解除了心中的模棱两可。
不管如何,都是时候改变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总是纠结于结果,而是要享受过程。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