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淄川区,才知道,蒲松龄故居在此。
作为一个老文青,这是不能错过的参观景点。
当我漫步在松龄西路,向当地人打听去蒲松龄故居的路线时,一个头发灰白的老人,告诉我,蒲松龄故居,正在修缮中。
说,即便,我去了,可能也只能看到一部分。
我谢过他之后,依然往蒲松龄故居走。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此生,是我唯一一次来淄博,不可能有第二次。
世界那么大,旅游圣地那么多,下次,我可能就去了别的什么地方。
从我住的宾馆,到蒲松龄故居,步行委实有点远。于是就叫了网约车。
很快就到了蒲家庄,也就是蒲松龄故居。因为淄博烧烤爆火,很多人都是吃过烧烤顺便来这里逛的。
这里是有名的文化名人纪念馆。
这一所古雅,幽静的院落,蒲松龄仙逝之后,曾经是蒲氏后人居住之地。后来的后来,遭逢战火,被毁,又重新修建。
这个地方,占地面积有5000多平方米。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
进的门来,似乎,走进了北方某个古旧的村子。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有一种穿越到清朝的感觉。
在长长的巷道里,貌似,随时可以遇到老先生蒲松龄。
是不是,在大槐树下,摇着蒲扇,清茶以待,能讲神怪故事者呢?
斯人已去。可,我们也可以幻想一个场景,来个古今对话。
正在行走的我,忽然遇到一儒雅老者。他打量一下,开口道,您可来自遥远西域?
正是,正是。
先生可是“鬼神之父”?我忐忑不安问到。
他微微一笑,说,看样子是有备而来。从西域到淄博,有万里之遥。舟车劳顿,所为何事?
自然是为了学习写神怪小说。我答。
老先生大笑。然后严肃道“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岂敢误人子弟?不收不收。
我说,先生有所不知,现在的网络小说盛行,那些写神怪小说的人,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先生冷笑一声,如此爱财,去赚钱好了,又何苦写小说呢?
说罢,转身离去。
写作是一份职业,得到报酬不是很正常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那么,相反呢?
您有清茶,我有故事,您不想听听九色鹿的传奇?
望着老先生的背影,留下我在清风中凌乱…
走着走着,还遇到了传说中的的三棵古槐树。都有百年历史,是不是也成精了呢?
晚上坐在树下看星星,是不是会过来一个妖冶的女子,是槐树精呢?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有一个使命。
或许,蒲松龄的使命,就是记录,就是写作。
那些曾经的高考状元,后来,都变成了平庸的官吏。
而,屡次不第的蒲松龄,却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写在了史册中。
在蒲氏泽后堂,我还见到了蒲氏后人。那是一个宁静的小院。虽然,陈设看着有些年头,可,院里的花花草草,却昂然有生机。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