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这里也有你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过濒临崩溃的人生至暗时刻。《疯人说》带你在暗夜里寻找光亮。
双相情感障碍、丧失宠物症候群、恋物癖、强迫症、抑郁症、妄想症、双重人格。。。。这是一群活在深渊里的“疯子”,是另类的天才,怀揣无法理解的神奇想法;是博学的骗子,将反社会和反人性隐藏得天衣无缝;更是孤苦的可怜人,身在社会,心在孤岛。
众多故事中让我颇为感慨双重人格,故事讲得是一个男孩名叫方宇可,生来就是不太聪明再加上学习压力大非常不受父母待见,为了他父母俩经常吵架,父亲曾多次表示要扔掉他,宇可很痛苦,然而在一次考试中突然失去意识,等醒来时发现考试结束并且成绩很理想,自此后就呼唤出了一个聪明的弟弟来宽慰自己的母亲。而母亲也欣然接受,把原本阴气沉沉蠢笨的儿子的名改了,他知道自己不被期待和需要,从此主人格退居二线变成副人格,即便如此他照样在关心弟弟的成绩,关心母亲的情绪,最后,为了母亲心甘情愿地消失。
当孩子不被爱时,他们首先不是去控诉父母,而是反省自己有哪里不值得被爱。渴求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中一段时间的主旋律,方宇可只是在努力地让自己值得被爱,他在还没看懂到底是谁不值得被爱,还没看懂到底是谁不值得之前,成长就断裂了,他只能永久地活在求爱的主旋律中。孩子能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他的母亲幸福。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永恒的,是难以割舍的。但往往由于爱子心切而使用了错误的沟通方式。前不久全沈阳都在寻找一名走失的9岁男孩,连快递小哥衣服上也贴上了寻人启事,然而热心没有换来暖心结果,孩子还是在沈阳市浑河里被打捞出来,我想为孩子惋惜除了热心市民还有每一个做父母的人。
其实我们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的承受能力在变弱,以前孩子学习不好父母该打打,该骂骂,老师也是,考试成绩不好直接开骂,甚至恨铁不成钢会朝你扔粉笔头,更甚者叫到办公室一顿好骂,当时我们哭归哭,学归学,老师越是骂你我们越觉得老师负责。
现在的孩子的承受能力一定弱吗?我看未必,而是现在社会、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在不断增高。我们这辈或上辈家庭至少有二到三个,有一个孩子有出息就非常不错,个个有出息是上辈子积德,平平淡淡的有个工作也不错。而现在的孩子在面临什么?面临多方压力,单就一个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同学间也会受排挤吧,回到家这个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父母还用不理智的方法对待,孩子只有选择逃避,尽管逃避方式多种多样,自闭、人格分裂、自杀等。再说孩子承受力弱时有没有想过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问题,学习成绩是用恐吓就可以提高吗?还是用打骂?孔子是最先提出的因材施教,难道真正轮到自己孩子了就一棍子打下去了。
我记得我女儿小学时班里有一个孩子没考好,结果他爸就用棍子打了一顿,据说打得死去活来,后来期末考试全年级第一,当时说这话时刚好女儿在边上,我就开玩笑说原来成绩好要打得啊,宝宝,要不打你一顿,我女儿马上说,你打下试试,我会跟你对打。当然我压根也下不了手,如果真这样做了,那打完后的结果呢?成绩必定会上去了,孩子有无心理阴影?会不会变成自闭、学习恐惧症、自暴自弃等,亦或者成为暴戾女,以为用暴力就能解决一切?不可相像的后果。在与孩子学习的不断磨合中我发现对我女儿要用鼓励与肯定方式更好。因为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唤醒,唤醒每个人的原本具足。
书中还有一个案例叫猫女,孩子为了治郁妈妈,甘愿每年3月、10月以猫的生活方式出现,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其实是带有传递性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刻在心里,自以为忘掉了,身体却替他一直记着。
好,最后我们来看看《疯人说》双重人格故事中的一段医生第一次见到花丛边的少年那段关于猫的对话:
男孩:我要是过去,它会逃跑吗?那我要是走掉,它会追我吗?
医生:不会吧,你们之间又没有联系?
男孩:那如果有联系呢?
翻译成正常对白:
男孩:“我要是告诉妈妈,我才是主人格,弟弟是假的,她会吓跑吗?
男孩:”如果我成全了妈妈,我消失了,她会想我吗,会来找我吗?
医生说:不会吧,你们之间又没有联系?
男孩:“我们是母子啊,我们是有联系的。
作者穆戈,心理学硕士,真故传媒签约作者。偶尔专业,惯常抽风,自由是第一奥义,乌托邦主义者,想象的巨人,现实的矮子,对海和海怪有奇怪的迷恋,却不会水性,怀疑自己是来陆地历劫的海生物,梦想是全息地死在作品里,以及暴富
如果大家感兴趣就自己读一下吧,总有一篇戳中你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