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工作室2020年上半年工作菜单时,内心的感受是既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学习、研讨、思考、成果输出样样齐全,每一项对我们的成长都大有裨益,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担忧的是,这么多内容我完得成吗?
面对担忧,最好的办法就是边担忧边面对。
我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成长行事历,然后果断开始行动。
《成长的足迹》是广东省刘凌名园长工作室开展的过程实录,全面而真实地向我们呈现了工作室因而何建?怎么建?取得了什么成果。纵观她们的工作室建设的整个过程,我最大的感慨就是碰撞出火花,实践出真知。工作室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碰撞、不断实践、不断思考的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着重寻找和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站在工作室成员的角度,思考应该怎样学习和成长;二是站在园长的角度,看广东的园长如何办园。
一、作为成员,如何在工作室学习和成长
在书中,刘凌园长将工作室定位为“学习共同体”,她认为工作室的目的在于创设一种相互支持和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通过交流,打破原有思维壁垒,改变思维模式,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形成学习共同体。
也就是说,工作室的核心就是学习。通过阅读行动这一章,我总结刘凌名园长工作室主要有五大学习方式:一是通过入室跟岗、外出考察进行模仿式学习;二是通过读书进行自主学习;三是通过办园理念线上研讨进行研讨式学习;四是通过模拟作业进行实践学习;五是通过互评作业进行交互学习。
这五大学习方式中,以入室跟岗的模仿式学习和线上研讨的研讨式学习最为深入、扎实。特别是研讨学习,从成员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案例研讨的方式,围绕办园理念、课程建设等一系列话题开展了多次研讨,让我受益匪浅。
回顾加入工作室一年多来,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展示自己和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让我们进行总结反思式学习和启发式学习。通过模仿学习,我从领衔人身上还学习到了如何将对教育的情怀变成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如何带队伍等等。我认识到,工作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资源和平台,只要你有心,处处皆学习。
二、作为园长,如何从书中学习办园
这本书向我们呈现了大量幼儿园的活动与园长的思考,让我学习到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园长是如何办园的。
比如刘凌园长,从成员们的零星描述中可以感觉到,刘凌园长是一位知性而优雅的女性,很有亲和力,很善于为员工赋能。她会早早入园接待教职工和孩子;会在每个在活动结束时开总结会,肯定每个人的付出;倡导嘉许文化,用赞美激励教师成长;很有成果意识,从工作室一开始就筹划要出书,以书籍的方式呈现工作室的成果;注重仪式感,善于将日常的活动以节日的方式呈现,如科技节、运动节、学术节等等。
从线上研讨的篇幅可以看出,在广东,线上研讨已经非常成熟,她们非常重视办园理念和课程建构,对办园理念的建构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框架,大多遵从:办园愿景、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培养目标、管理理念、领导策略、园风、教风、学风、课程理念等十大版块。
回想我自己,自2010年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办园理念后,一直未对办园理念进行系统阐释,也没有将办园理念与办园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理念等有机结合。直到去年,崔勇老师指导时反复强调:当校长必谈办学理念,才开始重视,但一时间却不知从何入手。看了这本书,对于幼儿园如何顶层设计,如何形成办园思想有了一些认识,下一步,我将把这一部分做为我的重点工作来抓。
无独有偶,工作室刚好安排了撰写办学思想的任务,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希望工作室能为我们提供相互交流和研讨的机会,让我们可以相互碰撞,相互学习,从而提升办园水平,让自己的办园思想更加系统,更加完善,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