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所著《神仙传》中记载有:神山有木,伤心结露,燃之若太素清雾,气压群芳,其香绵延如日月,经久不绝。书中所写之露就是沉香,其自古被列为众香之首,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中沉即是沉香,被誉为众香之首。
有关沉香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西京杂记》中:汉成帝永始元年,宠妃赵合德赠与赵飞燕的贺礼中包含有“沈木香”。“沈木香”是早期对沉香的称谓之一,从名称上来看,“沈木香”的大意为“可沉入水中的木头”。
中医
沉香主产于广东、广西。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收藏界和文玩界有惠安系为软木的白木香树和蜜香树,星洲系为硬木的鹰木香树)。用时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打碎或锉末即为沉香。
沉香本品气芳香,味苦。以含树脂多、香气浓、味苦者为佳。生用。其性味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
《本草新编》:“沉香,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肉桂以交心肾者,不若用沉香更为省事,一药而两用之也。但用之以交心肾,须用之一钱为妙,不必水磨,切片为末,调入于心肾补药中同服可也。”
《药品化义》
沉香,纯阳而升,体重而沉,味辛走散,气雄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治胸背四肢诸痈及皮肤作痒。且香能温养脏腑,保和卫气。若寒湿滞于下部,以此佐舒经药,善驱逐邪气;若跌扑损伤,以此佐和血药,能散瘀定痛;若怪异诸病,以此佐攻痰药,能降气安神。总之,疏通经络,血随气行,痰随气转,凡属痛痒,无不悉愈。
《本经逢原》
沉水香专于化气,诸气郁结不伸者宜之。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达肾,摄火归原。主大肠虚秘,小便气淋,及痰涎血出于脾者,为之要药。凡心腹卒痛、霍乱中恶、气逆喘急者,并宜酒磨服之;补命门精冷,宜入丸剂。同藿香、香附,治诸虚寒热;同丁香、肉桂,治胃虚呃逆;同紫苏、白豆蔻,治胃冷呕吐;同茯苓、人参,治心神不足;同川椒、肉桂,治命门火衰;同广木香、香附,治强忍入房,或过忍尿,以致胞转不通;同苁蓉、麻仁,治大肠虚秘。昔人四磨饮、沉香化气丸、滚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气散用之,取其散结导气也;黑锡丸用之,取其纳气归元也。但多降少升,久服每致矢气无度,面黄少食,虚证百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