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个家的中心,教育是一个家庭的重心。提起《梁启超家书》,作家林洙曾这样评价道:“年轻时,我曾读过很多名人伟人的传记,但像这样热爱和关心子女并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的人还没有看到。”梁启超一生养有九个子女,有3人成了院士,其余6人也都是各领域的佼佼者,世人称之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原来,真正的教育,都是讲究序位的。很多家庭教育不好,就是因为把顺序搞错了。
错序:赚钱第一位,孩子第二位前阵子,在知乎看到一则帖子。网友说,我们夫妻俩拼命工作赚钱,结果这熊孩子天天上学混日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有个评论一针见血:有没有想过孩子更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金钱。正如教育专家孙云晓所说,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是啊,钱可以慢慢赚,可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机会。多多陪伴,亲力亲为,孩子才会给你一份满意的答卷。《梁启超家书》中,一共收录了400多封家信,都是他挤出时间写给孩子们的。长女梁思顺曾劝梁启超:父亲,您工作太忙,可以多隔些时日再来信。可他却立马回信:万万不可。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济世救国,中年时更是在海外四处奔走,可工作再忙,他也不曾放弃与孩子们交流对话。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提笔写家书,絮叨琐事。或是问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或是与他们分享身边趣事。梁启超始终用自己的文字陪着孩子,给他们带去爱与快乐。1917年,梁启超小女儿梁思宁出生,家中有了6个不满12岁的孩子。为了照料孩子们,梁启超果断辞去了国家财务总长的职务。每天一大早,他就召集孩子们围在一起,谈文学说历史讲故事,一待就是一整天。得益于梁启超的陪伴,孩子们从小都养成了乐观、自信的性格。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工作上的遗憾可以弥补,但缺失的教育,却会令你抱憾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