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不存在。
20世纪80年代,分类学家意识到,鱼类这种公认的生物类别,并不存在。后来,卡罗尔·凯苏·尹 也在《给自然命名》(Naming Nature)这本书里,摆出了这个有意思的观点。
乍听之下,你一定很惊奇,鱼怎么就不存在了呢?不存在的并非「鱼」本身,而是「鱼」这个称谓。
在现代生物学分类体系中,物种按互相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共同祖先)进行分类,而不仅靠外表来区分(外表是主观的)。
试问,在腔棘鱼、鲑鱼和牛中,哪两种生物区别于另一种呢?
无疑,在任何一个非生物学家的人看来,腔棘鱼和鲑鱼都有鱼鳞,都在海里生活,它们都是鱼。所以,它们区别于牛。
但是,如果你能放下鳞片这一掩人耳目的明显特征,就会发现更深的相似点。肺鱼和牛都有类似于「肺」的器官用来呼吸,而鲑鱼却没有。并且,肺鱼和牛都有会厌(一小块覆盖气管的表皮),鲑鱼也没有。更进一步探究,会发现肺鱼的心脏结构更接近于牛的,而非鲑鱼。
种种现象表明,相较于鲑鱼,肺鱼和牛的关系更近。实际上,许多海里生活的看起来是鱼的生物,与哺乳动物关系更紧密。
可当我们把海里生活的那些看似是鱼的生物,统统武断地称为「鱼」时,那些细微的差别就被掩藏在鳞片之下了。
自然界不会像人类想象的那样为生物分类,而这也许就是 达尔文 想向世人阐明的道理——世上并非只有一种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鱼」存不存在对普通人而言,好像并没有太大意义。只是,「鱼」这个概念就像人的枷锁,挣脱它,方能发现更多未知。
人为设定的秩序,只是基于特定角度得出的,混乱才是这个世界永恒的命题。换言之,人生需要在混乱中找到秩序,又在秩序中产生怀疑,产生新的混乱,进而探索更多未知。
250 余座木头和废铁建的房子
55 辆可以开动的怪车
废铁镇流浪城等 8 个秘密基地
构成了赛博荒野之国
这个靠双手构建的乌托邦
承载着大人和小孩的梦
在一座古老的威尼斯教堂里
住着 30 个动物雕塑
还有一颗巨大的蛋
漂浮在空中好似一轮明月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教堂动物园
由钢结构和五颜六色的花卉
构成一只身高四十多英尺的西高地白梗犬
狗狗身披大约 38000 株天然植物
海棠、天竺葵、牵牛花、樱草等
是名副其实的花犬
动画片里的小人走进现实了
几米高的雕塑们在公园里散步、爬树、躺倒
提醒人们要以幽默的心态生活
艺术家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在美术馆里搭建一个粉色过山车
巨大的螺旋轨道
看起来像是一个缠绕的粉色带子
观众可以坐上小推车获得几十秒的快乐
来自伦敦的装置艺术家 Law
17年来坚持使用天然材料设计艺术品
她梦想拥有一扇不会停止生长的花帘
可以随时添加花朵
新的和旧的花朵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参观者可以停下来闻闻它们的味道
用河水做成冰书
并“刻”上当地的植物种子
这些冰书被释放回水里
最终融化种子散布到河流里
沿着河岸生长为植物
艺术家 Basia 用细腻诗意的方式
关怀着人类与气候的变化
给自己建造一座岛如何
芬兰艺术家 Antti 花了三个月时间
把 200 麻袋沙子堆在海里的一片固定区域
最终,一个迷你小岛诞生了
这是属于他的一人国
后来他甚至建了
一座能当做交通工具的岛
日本佐贺县和长崎县的边界
有一条水果公交线
在那里等车的话
就算漫长的等待也变得有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