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组长突然发来消息,之前我们一个组的解散了但是又会重新建群,组长之前每个月会组织一些活动然后线上拉语音大家一起探讨,深入互相了解!
我们都觉得是个不错的想法,这次活动主题是关于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者是一款APP,我还是选择前者吧……
说到这个主题我脑子马上想到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是近两年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本书了,每每向朋友突推荐也是这本书。
下面就说说我读这本书的一些笔记和感受吧!因为关注了罗胖的公众号结缘这本书,刚开始还只是电子阅读,后面直接买了一本纸质书珍藏,所以看得出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为什么呢?因为作者的风格和有的励志鸡汤书完全不一样,作者非常了解读者的痛点是什么并且该怎么样去解决问题的本质都毫无保留一针见血地写出来了。
全书围绕两个关键词“时间”和“心智”展开,其精华部分是提高心智和时间作朋友。作者的视角很新颖,他提出和时间作朋友,而不是像其它书籍那样说管理时间。和时间作朋友是一种平行的视角,使人觉得亲切,朋友与朋友间是用生命在交流,真正朋友能让我们拓宽视角,看到另外的渠道,让生命更加丰满。
书中提到的一些比如:
现实
1. 速成绝无可能
2. 交换才是硬道理
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思考
1.勤于思考
思考,更准确地说,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多少道理的过程。
我们就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
首先要了解: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进一步要明白: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最后要清楚:准确地说,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它们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2.思维陷阱
其实我们说某个人“脑子清楚”,就是指那个人的脑子里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毫无必要的、不讲根据的、混淆视听的概念。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
我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教我:“读教科书,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记下来,暂时不懂的就死记硬背。把概念牢记于心,就可以通过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反复审视它,并形成透彻理解。”
克服恐惧
在很多时候,所谓的善良,只不过是懦弱的表现。
“强”与“弱”才是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本质,“善”与“恶”往往只是弱者一厢情愿的定义。
人人都有弱点,因为人人都有恐惧。恐惧需要克服,勇气需要培养。事实上,“勇气需要培养”这句话里面的“培养”不如换成一个更朴素的词——积累。勇气与智慧一样,是依靠积累获得的。
一个人的强与弱,实际上就相当于他的勇气减去他的恐惧之后的分值——如果是正数,那么他是强的;如果是负数,那么他是弱的。所有人的起点都是负数。但凡人类,都要经过很多的挣扎才能使这个算式的结果变成正数。并且无论是谁、无论这个人有多强,都不可能完全消除恐惧。
本书还提到其他很多观点,知易行难,很多都值得我们慢慢消化,反复琢磨!
下面是阅读摘录:
始终要记得“你并不孤独”——肯定还有别人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遭遇过同样的尴尬和痛苦。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咖啡粉末,要有水才能够喝——其实还要加上糖加上奶。不用水,不加糖不加奶,直接把咖啡粉末放到嘴里咽下去会被活活苦死的。回避困难的人就好像干吃咖啡粉末一样,其实那是相当的苦不堪言……
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就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的次数,就能做到甚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都可以准确完成的地步。而他只不过是把这个原理应用到了极致而已。所以说,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改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