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六芳有一首诗《舟还长沙》说得好:
侬家家住两湖东,
十二珠帘夕照红。
今日忽从江上望,
始知家在图画中。
这首诗就是说:我们要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拉开一段距离,从远处看,才能发现生活的美。
那我们日日在做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怎样才算是美的呢?我们先拿个望远镜,看看我们日常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生态。
画面一:家庭教育的矛盾
如果,你回来就催小孩作业,家里的气氛往往紧张。
如果,你经常关注小孩成绩,小孩的情绪就会紧绷。
这个时候,你觉得,教育是不美的。
那,什么是美的教育?
矿石商人仅只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而看不见矿石的美的特性。他们是不会感受到美的。
一对父母如果只看到孩子的学习属性,而不注重孩子自己的天性,这种家庭教育也不会是美的。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我问我家八岁的孩子,做什么事情能让你感觉美美的?她快乐地说:“看故事和玩耍呀!”
而普通家庭的父母希望的孩子是哪样的?学习和锻炼才艺呀!
一方面是孩子的天性,一方面是家长的期待。看故事、玩耍和学习、锻炼才艺,似乎成为了一种矛盾体,如何中和呢?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深深地点醒了我:“农人耕作的对象是庄稼,他们有着各自的生长规律,稻麦桑麻,形态不一;教育施行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着各自鲜明的特性,每一个都是世界的孤品。”
我们应该去了解孩子的本性和每个孩子的个性,用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激励他们对美的感受,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
这个学期,在观察孩子个性兴趣良久之后,我家舍去了每天催逼的乐器练习,增加了许多阅读的时间,孩子沉浸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常常激动而兴奋地和我交流她的阅读感受,我觉得她沉浸在美的想象世界里,不能自拔,我们还用诗歌熏陶自己的耳朵,每天一首。无论是音乐的世界,还是文学的世界,我想它们都能带来心灵的陶冶和升华。
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多创造美,也就是内心的愉悦和感动,情感的洗涤和升华的境界,我想自然、艺术、社会、人生,哪里都会藏着这种美。随着我们物质的极大丰富,我们以后的幸福一定和美有关。
画面二:学校教育的桎梏
埋头书堆、填鸭灌输、分数至上,被不断剥夺的自由,堆积如山的作业。这样的教育模式是美的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受到美的教育,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之徒”。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1、艺术美,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
2、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
3、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
4、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
5、中小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和劳动美。
在《教育,向美而生》中,郑老师顺应四时节气,带孩子春赏花草,夏看浮云,秋拾落叶,冬观大雪,生活就具有了美的仪式感,而这一切,是老师心中蕴藏的大美的绽放。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我们自己就是实施美育的最好主体,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待生活乃至对待人生的态度。教师过好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美美的,会为教育注入新鲜而美好的元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比较感性。我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每逢假期都会远行,和孩子们分享我的旅游心得,这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打开学生视野的窗口,激发学生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兴趣;我是一个喜欢花草的人,尝试种一些花草,观察自然万物,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喜欢读书,每每读到好的文章,我把它分享给孩子们,激发他们的思考;我是一个喜欢写作的人,经常会把生活的小事记录下来读给学生听,触动他们的心灵。自然、艺术、人生,这些领域中看似一些个人生活的琐事却可以成为我美育学生的素材,这些生活的小事装点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人生,也拓宽了我教育的眼界。
所以,在学科知识教育之外,作为老师,我们其实还有许多事情可以美育学生的心灵。但是在美育学生之前,首先应该确保我们自己心中无功利的大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