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掷瓦片入民居,引发小小的群体性纠纷
阿远小时候就和我是同学,到了高中居然还是同学,而且到了文理科分班后竟然是同班同学。我们的高中是省重点中学,不是一般人可以进去的。按道理、按常态,人大了,性子会收敛一些,但阿远的淘气包特性似乎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根本性改变。
一天,我们吃完晚饭就去教学楼二楼的教室自修。突然,外面有人大吼大叫,一阵喧哗。不一会,二楼走廊里聚集的人群越聚越多。原来是靠近学校大门,紧贴学校围墙,与学校教学楼仅仅5、6米宽的一户居民有人找上门了,看那架势,显然是兴师问罪。仔细一听,原来是学校教学楼这边有人向他们家扔了小瓦片,正巧穿过他们家的后门砸在家中,差一点砸到人。
这件事的肇事者,学校是没有查出来的。但是,种种迹象显示,就是阿远手痒闯祸,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且在人群聚集以后,阿远也不在现场,只能不了了之。我怀疑是阿远干的,等到若干年后他回老家探亲时碰到他后问是不是他做的,他承认了。之所以怀疑他,是因为从小瓦片进入这户居民家后门的路线、高度看,只能是来自我们二楼的我们这个教室,而且是靠后、临窗的位置,而那个位置就是因为人高坐在最后一排的阿远。
之所以没有人证物证,是因为阿远在扔出小瓦片后明显感觉到这户居民家有人影晃动,那应该是遭到攻击后的应激反应,阿远见势不妙,迅速逃离现场,出教室、下楼、穿过大操场,躲入离学校教学楼近300米的厕所附近观察。在观察过程中,阿远清楚看到教学楼二楼走廊人头攒动,也清楚看见学校人高马大的体育老师去二楼做应急处置。
阿远冲动之举,差一点酿成大祸。虚惊一场,倒是让他吃一堑、长一智,之后就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莽撞举动,倒是什么事情都变得谨小慎微了。
04长江游泳一名同学卷入江心,阿远陪绑一起作检讨
虽然扔小瓦片的事被他瞒天过海了,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淘气包的阿远终于还是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他的顽劣。同样是在高中,一天,包括阿远在内的四个男同学一字排开,齐刷刷站在讲台前面,面向全班60多个同学依次做检讨。
怎么回事?天大的事!人命关天的大事!
那天,阿远他们四个人到与学校走路也就一二十分钟远的长江边上玩,觉得不过瘾,就准备下去游泳。他们先是在码头上轮船附近游泳,然后就有点斗狠式地比试谁可以游得更远。小伙子嘛,正在争强好胜的年纪,大家不甘示弱,于是越游越远。这个江段,对面就是湖南,属于长江中游,水面虽然不如下游那么宽阔但也非常宽了,而且水流湍急。
其中一个张姓男同学游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力有不逮,在湍急的水流冲击下身体失去控制,最后只能随波逐流,慢慢就被卷入到了江中心,而且是顺流而下,与阿远他们另外三个人距离越来越远。他们知道闯祸了,但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拼命叫喊过往船只和岸边救援队救助。幸亏有一艘经过的渔轮把那个男同学救了上来,不然真出大事了。
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学校。班主任把他们4个人狠狠批评了一顿,然后责令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作检讨。
阿远后来说,同样因为玩水,除了经历的这件事,还亲眼看见了两起命悬一线的危险情景,其中一个侥幸得救,另外一个则是与小伙伴阴阳两隔。梅雨季节,持续降雨,各水库、湖泊无法排泄,各江河就容易涨水,甚至到达警戒线,我们后面东荆河亦然。一年,东荆河涨大水,这个时候沙洲处也成为水乡泽国,生产队里的年龄不一,半大不小的小朋友去游泳,由于水流有回旋,一个小朋友被冲走,阿远和他哥哥阿永一起联手把他捞了回来。过后,这个小朋友的妈妈还特地端了十个鸡蛋到阿远家表示感谢。另外一个是悲剧,和阿远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说了。
05安徽“货郎”走街串巷,阿远借题发挥制造谣言
在阿远十二三岁的时候,还制造过一个轰动了附近两个大队,影响了两三千人的谣言。
其实,阿远在十七八岁离开家乡之前,见过的异乡人加起来就三个人。一个就是生产队里的“湖南婆婆”,一个是在东荆河对岸的另外一个县种西瓜的浙江人,还有一个就是走街串巷的自称安徽人的“货郎”。阿远制造的那个谣言就与安徽货郎有关。
大约在六月间的一天,一个操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我们生产队,只见他穿着破旧的衣服,肩上挑的是两个箩筐,一边走一边叫唤:“菱果糖哦!换-菱-果-糖哦!”他这么一吆喝,小朋友就纷纷走出了家门,向货郎靠拢。平时难得见到外乡人,再听他那古里古怪的发音,小朋友们很好奇,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安徽人,再问他菱果糖是什么,他说是菱角做成的糖。
哦,原来是菱角啊!我们那多的是菱角。“四处野鸭和菱藕啊,秋收满畈稻谷香”唱的就是我们那。菱角不稀奇,但我们那里熬糖用的材质是小麦或者红薯,用菱角熬糖则是闻所未闻。加上真正吃到新鲜菱角要到8、9月份后,小朋友们想看看菱果糖究竟是怎样的味道,就到家里拿出一些稻米和货郎交换。
阿远没有换菱果糖。等货郎走远后,阿远就跟其他小朋友说,这个货郎来历不明,行色匆匆,而且看上去鬼鬼祟祟,还时不时往屋前屋后观望,很可能是特务。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那场浩劫还没有结束,把握阶级斗争新动向的弦大人小孩都绷得挺紧的,其他小朋友听阿远这么一分析,觉得有道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开了。
阿远穿过小路,经过桥头,听见大人在窃窃私语。
阿远来到另外一个村子的小学,听到一个老师说要抓几把绿豆煮了给孩子吃,以便祛毒,否则命不久矣。
阿远所到之处,几乎都是大人们在议论特务的事情。这下,阿远知道又惹是生非了,但他缄口不语,没有承认错误,也没有澄清,而是快步离开,似乎随着他的消失谣言的影也就随之消失了。
(阿远向民居掷瓦片,引发群体性纠纷;与同学一道长江游泳,害得一个同学差一点命丧江底;制造谣言,闹得人心惶惶。显而易见,阿远在小时候没有接受法治结语,属于地地道道的法盲。不过,在那个“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时代,这些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后来,阿远在邻县的汽车站候车,有一个相面的术士主动凑到他身边要给他看相,阿远没有钱就拒绝了,但对方说不要钱,阿远还是不要,对方说的“两眼似戏子,双眉恰似审判官”倒是记住了。这时,阿远意识到如果有朝一日做法官,那得知法、懂法、守法啊。从此之后,阿远就再没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了。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往期回溯;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一:开篇絮语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4987041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二:读书郎篇(1)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026270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二:读书郎篇(2)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031080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二:读书郎篇(3)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050033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三:放牛娃篇(1)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053147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三:放牛娃篇(2)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124695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四——淘气包篇(1)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16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