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礼赞》#
今读周作人的《哑巴礼赞》,觉得很有道理。
《说文》云:“瘖,不能言病也。”就是所说,不能言是一种病,但这并不是一种要紧的病,于嘴的大体用处没有多大损伤。
查嘴的用处大约是这几种,
(一)吃饭,(二)接吻,(三)说话。
哑吧的嘴原是好好的,既不是缺少舌尖,也并不是上下唇连成一片,那么他如要吃喝,无论番菜或是“华餐”,都可以尽量受用,决没有半点不便,所以哑吧于个人的荣卫上毫无障碍,这是可以断言的。
接吻的种种大都以香、味、触三者为限,于声别无关系,可见哑吧不说话之绝不妨事了。归根结底,哑吧的所谓病还只是在“不能言”这一点上。据我看来,这实在也不关紧要。
相传有个息夫人,出生于陈国,后嫁于息国国君息侯。她被誉为绝代佳人,美貌非凡,以至于蔡哀侯在楚国称赞她的美貌,引发了楚国对息国的觊觎。
当楚文王听说息夫人的美貌后,便出兵灭了息国,将息夫人掳至楚宫。尽管身处楚宫,享受着物质上的富足,但息夫人内心充满了对故国和息侯的思念与痛苦。
息夫人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坚贞与无言的抗议。她入楚宫后,为了息国百姓免受战乱之苦,选择了沉默以对,不愿与楚王多说一句话。这种无声的抗议展示了她高尚的节操和对故国的深情厚谊。
息夫人在楚宫生下了两个儿子,在楚文王去世后,她竭力辅佐儿子楚成王,为楚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她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唐代还有祭祀她的"桃花夫人庙"。
古人云,“猩猩能言,不离禽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可怜这些畜生,辛辛苦苦,学了几句人家的口头语,结果还是本来的鸟兽,多被圣人奚落一番,真是何苦来。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既于大欲无亏,别的事岂不是就可以随便了么?中国处世哲学里很重要的一条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哑吧者,可以说是能够少一事的了。
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不但于人无益,反而有害,即此可见。
那些阿谀奉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天天费这心思讨人喜欢。不知道晚上睡觉舌头疼不疼。
还有那些成天长舌东家长西家短的,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的。人家的事关你屁事,说了人家给颁奖还是给小费了。最终落得个臭名远扬,背后别人都会远离。
还有一位不说话的,是汉末隐士姓焦名先的便是。吾乡金古良作《无双谱》,把这位隐士收在里面,还有一首赞题得好:
孝然独处,绝口不语,默隐以终,笑杀狐鼠。
并且据说“以此终身,至百余岁”,则是装了哑吧,既成高士之名,又享长寿之福,哑吧之可赞美盖彰彰然明矣。
口吐千言,不损自伤:这句话指一天内说话太多,必然会损气伤神。
中医中也有“多言则气乏”的说法,意思是说话太多会耗气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