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阅卷工作的结束,高考成绩和分数线马上也要公布了。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我的同学小C最近很焦虑,晚上也常常失眠。她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我这次肯定考砸了。作文写跑题了,数学大题很多也做得不对,英语阅读理解好像错了很多,文综大题根本不知如何下手。”
她说她打算明年再复读一年,防止青春留下遗憾。
我没说话。我知道她是特别努力的那种同学,但如果真的复读一年,结果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因为小C属于那种特别努力但是成绩却不尽人意的那种学生。
她上课听讲得最认真,笔记也做得很详细,从来没见她在课堂上打过盹。我们去吃饭时,她仍然纹丝不动地坐在班里整理笔记或者写作业。等我们吃完回来了,她依然坐在那里学习。我们问她:“你不吃饭吗?”她说:“我书包里带的有面包,已经吃过了。”
晚上回到宿舍,她依然不放松。熬着夜,开着小台灯,在那里写作业,经常奋战到凌晨一两点。对此,她的舍友们也常常叫苦连天。时间久了,一个宿舍的同学都有了专属的“熊猫妆”,让人十分无奈。
可能有人会问,像她这么努力,成绩应该不错吧?
可是小C的成绩却是中等,有时甚至跌到了中下游。
同学们都表示不理解,猜想她是不是考试太紧张了,才会导致每次成绩都不尽人意?我起初也以为是这样,后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翻开她的历史、政治课本,书上记得密密麻麻,全是知识点,却发现有很多重复的,有的甚至书中有原句。而且很多知识点都是零零散散的,复习的时候会很没有头绪,影响复习效率。
她熬夜写作业,是在补当天没有写完的课堂作业。我问她:“为什么你的课堂作业课上没有写完?”她说:“因为需要先在自己的本子上整理笔记。”
老师没有要求我们在本子上另外整理,只要课本上记得清晰明白就可以了。
原来,小C是在用努力做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以至于浪费了时间,耗费了精力。她只是表面看上去很努力,效率却很低。
反观我们周围的大神,他们好像并没有特别用力,却往往能取得令人艳羡的成绩。观察他们的日常,会发现他们做事情井井有条,时间安排得非常恰当。
这是一位清华学霸的作息时间表:
事情安排得详略得当,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投入具体的行动,而不是陷入我该做什么的困境中。
朋友小Z就是一个效率很低的人,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时,她一会儿要去倒水,一会儿要去上厕所,一会儿要发自拍,一会儿要看抖音。
等到我要离开时,她才如梦初醒,急急忙忙整理东西,随便记几下笔记敷衍过去。后来再约她一起去图书馆,她说:“我去图书馆效率太低了,还是自己在宿舍复习吧。”
她所谓的效率低,只不过是在为自己的不努力找的借口。
在社会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定律――二八定律,即最重要的东西往往只占到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八十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能够把握住那最主要的百分之二十,我们的效率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更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比如当有一项工作明天就需要完成,但是很繁琐;而另外一项工作则需要一周后完成,但确很轻松。你会先做哪一个?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这项工作很轻松,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但这样轻松的工作累积起来,就会占据你大量的时间,原本留给第一项工作的时间就会少之又少,然后变得越来越焦虑。最后开始抱怨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做事情,却还是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不一开始就先把紧急的任务做完再去做后者?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惰性,看到具有难度的事情往往会选择回避。就像我的同学小C和小Z。这并没有什么,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克服心理惰性。
克服心理惰性就如一场马拉松长跑,是一个艰难又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给自己一个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让自己一直坚持下去。
当我们努力做了一件事情,结果却不尽人意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有努力吗?还是表面看上去努力?相信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愿你所有的努力终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