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第123天可还行哈哈……
Day8的作业是第二次视频录制的感想,是“深度访谈练习”。本来是写了几百字了,结果一不小心想看点评点了进去,草稿就没了……啊莫澜都怪你!……开个玩笑,真正该吐槽的应该是打卡程序没有自动保存功能,或者微信的“网页浏览器”的这个不能新建页面的锅~~
🍃🌊🌈📖📍📌⭐️💥🌪❄️🌫💡🔲🔳✨
————————————————————————————————————————
本次视频录制算是相对“有备而来”……嗯……大概准备了半个小时这样子吧。
我和Neinei基本都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所以整体而言不会有太多卡顿或者紧张吞字等状况。
录制的过程其实顺风顺水,毕竟我们之间都是绝对不会给对方出难题的,甚至有些时候还打下小岔。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感受到了,整个深度访谈过程中,我们其实有很多细节是可以在准备时就去注意的。
————————————————————————————————————————
🍃准备篇🍃
准备篇主要包括教练自身的录制环境、登记表。
✨录制环境✨
我和Neinei都出于“家里背景太杂乱”这个理由选择了虚拟背景,而且特地选择了同样的背景。飞书的这几个背景基本上都相对简洁,不易让人分心,也不会太沉闷,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不过当然,真正面对学生的时候,还是以真实背景更好一些,布置的原则我想应该也是三点:
1.能让人放松 2.不易让人分心 3. 不会感觉沉闷或压力
这要求背景颜色以偏暗、偏冷的色调为宜,而且不能有太多新异信息干扰(也就是不要有人走动或突然出现等),尽量减少背景中可以看得清且令人好奇或信息量大的内容,比如字帖等尽量是一两句话,如果是挂了画作,那尽量是简洁而不夺目的,等等。此外,尽可能不要以藏书作为背景:对于一些已经有一定底子的学员来说,可能是一种对教练的信心增长,但对于更多初学学员来说,更可能是一种压力。
应该要避免的是空白(且亮度高)或信息量过于丰富的墙面、过于复杂无序的环境、反复有人出入的场景等。
✨登记表✨
我的登记表是直接从教练的工具包里面拿出来的,其实与其说是一张表,不如说就是一份很普通的WORD文件。虽然功能是齐全的,但是没有那种正式严肃的感觉。相比之下,认真准备过的Neinei所给出来的登记表则是排版整洁,而且所有需要分类记录的地方都做好了表格,整个过程下来感觉就非常认真细致。
不过,即便如此,表格的整体观感其实依然是比较简陋和随意。当然在教练访谈话术的时候不影响,但在正式面向学员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更统一整齐的表格风格,比如说简洁大方有Logo的登记表封面,页眉有Logo和阅读教练的Slogan,页脚有页码和“书山有路,柔韧前行”,之类的设计。而且,最后这份表格还可以让学员打印装订好,作为自己的一份记录和几年,也是挺不错的。
然后,在原登记表上,会有问每个问题的一些引入。如果是单纯把它们写在题目后面,略显冗余,而且教练照着念的话也会有点干巴巴的感觉。其实这时候如果有一份PPT来做辅助引入和问题描述的话,我认为效果会更好。每一页最多显示一个问题和相关引入,也可以让学生专注于当下的信息进行思考,切换时也不会显得生硬。当表格填写好后,再把完整版本发给学生,这样的感觉我认为更好一些。
🍃话术篇🍃
个人认为,深度访谈的话术不必过于拘谨,毕竟需要深入了解学生,最好不要让学生有一板一眼的感觉。当然,开场、结束、约谈等标准流程还是要有固定的用语,而问题的引入也可以尽可能先参照已有的模板,这样主要是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程度和可靠感。
此外,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相比起初次访谈的正式感,深度访谈更需要有如小冰老师所说的“45度前倾”的姿态——不过这次主要是专注倾听,认真记录的姿态。而且需要耐心、安静,适当引导和鼓励。
这一点而言,在我和Neinei的交流过程中感觉其实会比较弱,因为我们两个都是很能说反应比较快的那一类。但我们必须照顾到那些一时还没有想清楚,或者表达的时候会出现沉默的学员,可以适当通过简单的引导、发问来让对话继续。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要让沉默冷场持续太久,会给双方都带来尴尬和压力。
顺带一提,我跟Neinei的交流过程会显得非常放松,导致确实有蛮多肢体语言和情绪的起伏,我相信在正式面对学员的时候,这些是不应该出现的,至少也是跟学员非常熟悉后才允许有一点显露,以拉近关系。一般情况下,教练应该是非常中立、平静、不紧不慢、游刃有余、稳稳把控节奏的感觉。这一点Neinei做得会比我好一点。我比较容易聊到兴头上就会多说。
最后填完表后,可以发给学员,并提示他可以在后期如有必要,自己可以继续再进行完善,这样给到对方更长的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如果对方有认真添加内容,也可以趁机观察一下对方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积累和写作的整体状态。
以上就是我在深度访谈录像过程中的一些主要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