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第四章:读书笔记

第四章 社会认同

(1)社会认同原理。

该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看到别人正在做,就觉得一种行为是恰当的,这种倾向通常都运作得挺不错。

想法:这样的场景小时候经常出现,当在群体里一个人说的话遭到大部分人的赞同时你很难提出相反的话语。

我想起读书时一个抄作业的案例:

第一个写完那题数学题的人往往有一群人问她答案是什么?

而当大家都写那个答案的时候,老师在第二天讲作业时,就会叹气说有大部分同学都错在了这个所谓的正确答案上。

(2)在审视他人反应,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视一点微妙而重要的事实:其他人有可能也在寻找社会证据。

尤其是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人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这会导致一种叫做“多元无知”的有趣现象。

想法:还记得买盐事件吗?

当时是因为什么而导致超市食盐被一抢而光我以不记得了,但是人们会看别人的行为从而跟着去做,不管是否别人做的也是错的。

(3)社会认同原理最适用的条件:

不确定性。

毫无疑问,人们在不确定的时候,更容易根据其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该怎么做。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适用条件:相似性。

我们在观察类似的人的行为时,社会认同原理能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这类人的行为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做才正确。因此我们更倾向于仿效相似的人,而不是跟我们不同的人。

想法:在不确定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时,我们会参考身边的人是怎么做的,从而与他们作出相似的选择。

举例说明:

在我点外卖的时候不知道吃什么时,就会参考别人吃什么而很大可能与她点一模一样的餐品,即使我当时也不知道好吃与否也会很有肯作出那样的选择。

(4).不正确的数据导致社会认同原理导航失准,这分为两类情况。

一类情况出现在社会证据是蓄意伪造而来的时候。

这种情况全是牟利者制造出来的,他们想给我们留下一种印象——很多人都在怎样怎样做(实际上可能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而他们正好也希望我们那样做。

除了人为伪造社会证据的情况,还有另一种时候社会认同原理会导向失误。

此时,一个纯属无心的失误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逼使我们作出错误的决定。

多元无知现象——明明出现了紧急事件,可人人都觉得没什么好惊慌的,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一个例子。 想法:当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虚假的数据所迷惑,就比如说谎报石家庄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病理人数。

而多元无知情况就是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跟着身边的人一起做了。

举例说明:

当超市某个货架有很多人在抢购东西的时候,在人群外围是看不到商品的价钱的。

这时人们就会心理认为那是抢手货晚了就没了,于是不假思索的出手拿下货架上的商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