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①,洱水出焉②,而西流注于洛③,其中多芘、碧④。
【注释】
①罢父之山:罢父山,在今陕西境内。②洱水:水名,一说今仙宫河;一说今周河。③洛:洛河。④范:紫石。碧 :青绿色的玉石。
【译文】
向西五十里有座山,名叫罢父山,洱水发源于此山,向西流入洛河,山中有许多紫石及青绿色的玉石。
【原文】
2.65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①,其上多穀、柞②,其下多枉、檀③,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④,而东流注于河。
【注释】 【译文】
①申山:山名,一说在今陕西境内;一说是今黄龙山。
向北一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申山,山上有很多构树和柞树,山下生长着许多扭树和檀树,山的南面有很多金和玉。区水发源于此山,向东流入黄河。
②榖:疑应作“榖”, 即构树。柞(zuò):柞树。③枉(niǔ): 即樟树。檀(jiāng): 木名,古时用作造车的材料。④区(oū)水:水名,可能为位于延安的延河。
【原文】
2.66 北二百里,曰鸟山①,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②,而东流注于河。
70
【注释】 【译文】
①鸟山:山名,今大盘山。②辱水 :水名,可能为今陕西的清涧河,又名秀延河。
向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鸟山,山上长着很多桑树,山下长着很多构树,山的北面有很多铁,南面有很多玉石。辱水发源于此山,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2.67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①,上无草木,而多硌石②,下多榛、桔③,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④,其状如雉,以其髯飞⑤,食之不眴目⑥。汤水出焉⑦,东流注于河。
【注释】 【译文】
再向北二十里有座山,名叫上申山,山上不长草木,却有很多大的石头,山下长着很多榛和桔,山里的野兽多是白鹿。山里的鸟多为当扈,这种鸟的形状像野鸡,它借助自己长长的胡子飞翔,人们吃了它的肉,可以使眼睛不昏花。汤水发源于申山,向东流入黄河。
①上申之山:上申山,今崆峒山。②硌(luò):山上的大石。③榛(zhēn):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为圆形或倒卵形,坚果为球形。楷(hù):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④当扈:传说中的一种鸟。⑤髯:两颊上的胡须。⑥眴(xuàn ): 通“眩”,眼睛昏花。⑦汤水 :水名,即今云岩河,在延河南面。
《山海经》中名称 今 考
山海经 阴 山 陕西省境内的将军山
地 理 劳 山 陕西省甘泉县境内的一座山
古今考 罢父之山 在陕西省境内
申 山 一说是陕西省安塞县北部的芦关岭; 一说是黄龙山
【原文】
2.68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①,诸次之水出焉②,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71
【注释】 【译文】
①诸次之山:诸次山,一说在今陕西榆林北;一说为梁山。②诸次之水:诸次水,一说为延河;一说是流经陕西佳县的佳芦河。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诸次山,诸次水发源于此山,向东流入黄河。在这座山上,长着很多树,不长草,也没有鸟兽栖居,但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蛇。
【原文】
2.69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①,其木多漆、棕②,其草多药、藕、芎蒡③。多泠石④。端水出焉⑤,而东流注于河。
【注释】 【译文】
再向北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号山,山里生长的树木多是漆树、棕榈,生长的草多为白芷草、川芎。山中有很多泠石。端水由此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①号山:山名,在今陕西境内。②漆:漆树。棕:棕榈。③药(yuè): 即白芷。(xiāo):白芷。芎(xiōng) 劳(qióng):川芎。④泠(gàn) 石:矿石名,一说在古时用作黑色染料。⑤端水:水名,一说是今陕西境内的秃尾河。
【原文】
2.70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①,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②。生水出焉③,而东流注于河。
【注释】 【译文】
①盂山:山名,在今陕西境内。②雉:野鸡。翟(dí):长尾野鸡。③生水:水名,今黄河支流无定河。
再往北二百二十里有座山,名叫盂山,山的北面有很多铁,南面有很多铜,山中的野兽多为白狼和白虎,鸟类多为白雉和白色的长尾野鸡。生水发源于盂山,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2.71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于之山①,上多松、柏,下多栎、檀②,其兽多牛牛、羬羊③,其鸟多鸮④。洛水出于其阳⑤,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⑥,东流注于生水⑦。
72
【注释】 【译文】
①白于之山:白于山,在今陕西境内。②栎(lì):栎树。檀:檀树。③竽(zuó)牛:野牛。|qián)羊:野生的大尾羊。④鸮(xiāo):猫头鹰一类的鸟。⑤洛水:洛河。⑥夹水 :水名。一说即今陕西的红柳河。⑦生水:水名,今黄河支流无定河。
向西二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白于山,山上长着很多松树和柏树,山下长着很多栎树和檀树,山中的野兽多为牛牛、瓣羊,鸟多为鸮。洛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向东注入渭河;夹水发源于此山的北面,向东流入生水。
【原文】
2.72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①,无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②,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注释】 【译文】
①申首之山:申首山。一说在今陕西境内;一说在今宁夏境内。②申水:水名,今蒲河。
向西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申首山,山上不长草木,冬夏两季都会下雪。申水由这座山的上面发源,流到山下后潜入地下,这一带有很多白玉。
【原文】
2.73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①。泾水出焉②,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注释】 【译文】
①泾谷之山:泾谷山。一说在今陕西境内;一说在今宁夏境内。②泾水:水名,一说是今泾河。
再往西五十五里有座山,名叫泾谷山。泾水发源于泾谷山,向东南流入渭水,这一带有很多白金和白玉。
《山海经》中名称 今 考
山海经 诸次之山 一说在陕西省榆林市北部的毛乌素沙漠中; 一说为梁山
地 理 号 山 陕西省北部的高柏山
古今考 盂 山 陕西省北部的横山
白于之山 在陕西省志丹县的北部
【原文】
2.74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③,多柒木②,多プ琈之玉③。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规④,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⑤。
【注释】 【译文】
①刚山:山名,今祁连山东延余脉屈吴山。②柒木:漆树。③プ(tū) 琈(fú):美玉名。④神,(chì):传说中的一种兽。⑤钦:通“吟”,呻吟。
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有座山,名叫刚山,山中长有很多漆树,还有很多㻬琈玉。刚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渭河。山中有很多神魂,形状为人面兽身,只有一只手、一只脚,叫声如人的呻吟声一般。
73
神槐 神愧 清 汪绂图本
【原文】
2.75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①。洛水出焉②,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③,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注释】 【译文】
①刚山:山名,今祁连山东延余脉屈吴山。②洛水:水名,不是现在的洛河。一说是甘肃境内的祖厉河;一说是宁夏境内的清水河。③蛮蛮:兽名,一说指水獭。
再往西二百里,便到了刚山的尾端。洛水发源于这一带,向北流入黄河。洛水中有很多蛮蛮,长着鼠一样的身子、鳖一样的脑袋,发出的声音如狗吠声一般。
山海经 动 物 古今考 《山海经》中名称 今 考
雉 野 鸡
羬 羊 野生的大尾羊
74
【原文】
2.76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提之山①,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i,水出焉②,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③。是多冉遗之鱼④,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⑤,可以御凶。
【注释】
①英(dī)之山:英(山,在今甘肃境内。②;宛(yuān)水:水名,今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石羊河。③陵羊之泽:陵羊泽,水名,今甘肃省白亭海。④冉遗之鱼:冉遗鱼,传说中的一种鱼。⑤眯(mì):梦魇。
【译文】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英(山,山上长着很多漆树,山下有很多金和玉,山中鸟兽都是白色的。淚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陵羊泽。演水中有很多冉遗鱼,长着鱼一样的身子、蛇一样的脑袋,有六只脚,眼睛的形状如马的耳朵一般,人吃了这种鱼的肉就不会梦魇,还可以用它来防御凶险。
冉遗鱼
【原文】
2.77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①,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②。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③,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④,食之多力。
【注释】
①中曲之山:中曲山。一说是今甘肃境内的天梯山;一说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兵:武器。③棠:棠梨。④櫰(huái) 木 : 櫰槐, 一种落叶乔木。
棠梨
【译文】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中曲山,中曲山南面有很多玉石,北面有很多雄黄、白玉和金。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长着白色的身子、黑色的尾巴、一只角,有老虎一样的牙齿和爪子,发出的叫声如击鼓声音一般,这种兽的名字叫驳,它能吃老虎和豹子,人们可用它来抵御兵器的伤害。山中有一种树,它的形状像棠梨,长着圆圆的叶子,结红色的果实,果实的大小如木瓜一般,这种树的名字叫櫰木,人吃了它的果实能增添力气。
75
驳 驳 清 汪绂图本
【驳马】
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外形像马,以老虎、豹子为食。《管子·小问》篇记载,齐桓公骑马出行,途中遇见老虎,然而奇怪的是,老虎不但没有扑过来,还趴在地上不敢动。桓公很惊奇,便问旁边的管仲:“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您所骑的马是驳马,它吃虎豹,老虎怕它,所以不敢动啊。”
【原文】
2.78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①,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②,是食人。濛水出焉③,南流注于洋水④,其中多黄贝、赢鱼⑤,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译文】
①邽(guī) 山:山名, 在今甘肃省境内。②獰(háo):野兽吼叫。③濛水:今甘肃天水市的来谷河。④洋水:今湟水河,流经西宁城北,是黄河的重要支流。⑤嬴(luó)鱼:传说中的一种鱼。
再往西二百六十里有座山,名叫邽山。山上有一种兽,形状像牛,身上的毛如刺猬身上的刺一般,它的名字叫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吠声,能吃人。濛水发源于此山,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色的贝和蠃鱼,蠃鱼长着鱼身,有鸟一样的翅膀,叫声像鸳鸯的鸣叫声,它只要一出现就会发生水灾。
76
【穷奇兽】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恶神,专门奖恶惩善,包庇奸人。它能听懂人话,听到有人打架就过去,并将有理的一方的鼻子咬掉;听说谁忠信诚实,就吃掉谁;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就会捕捉野兽送给他,以鼓励他多做坏事。于是古人就把性情凶恶行为邪僻的人称为穷奇。穷奇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古代一种名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兽,是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穷奇正是其中之一,众邪神见了它,无不仓皇逃走,再也不敢危害人间。
【原文】
2.79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①,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②,其状如鳣鱼③,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④,西流注于汉水③,多蟹魮之鱼⑥,其状如覆锹⑦,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⑧,是生珠玉。
【注释】 【译文】
①鸟鼠同穴之山:今鸟鼠山,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南。
②鳋(sāo)鱼:传说中的一种鱼。③鳣(zhān):酩,即鳣。
④滥水:北陇水,在今甘肃临潭县。⑤汉水 :一说应作“洮水”,即今洮河。⑥玺(rú)魮(pí):传说中的一种鱼。⑦锐(yáo):一种带柄有嘴的小锅。⑧磬石:适宜制磬的美石。
再往西二百二十里有座山,名叫鸟鼠同穴山,山上有很多白虎和白玉。渭水发源于此山,向东流入黄河。渭水中有许多鳋鱼,它的形状像鲤鱼,它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大的战争。滥水发源于此山的西面,向西注入汉水,水中有很多絮魮鱼,形状像倒扣着的锹,长着鸟一样脑袋、鱼一样的鳍和尾巴,叫声像敲击磬石的响声,它能从体内排出珠玉。
77
弔一せ ㄴ
【原文】
2.80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①,其上多丹木②,其叶如穀③,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④,食之已痛③,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⑥,而西流注于海⑦,其中多砥砺⑧。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⑨,雌身犬尾⑯,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注释】
①(yān)螆(zī)之山:(山。传说是日落的地方,在今甘肃天水市西部。②丹木:植物名,一说是槭树。③毂:应作“榖”, 构树。④符: 通“柎”, 花萼, 花瓣外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⑤已:治愈。瘴:通“疸”,黄疸病。⑥苕水:水名,今青海省境内的哈伦乌苏河。⑦海:一说指青海湖;一说疑为甘肃、青海、四川边境的沼泽地。⑧砥砺:磨刀石。⑨鸮(xiāo):猫头鹰一类的鸟。⑩雉(wèi):一种长尾猿。
【译文】
向西南三百六十里有座山,名叫崦嵫山,山上长着很多丹树,它的叶子像构树叶,结出的果实如瓜一般大,长着红色的花萼、黑色的纹理,吃了它可以治疗黄疸病,还可以用它来防火。山的南面有很多龟,北面有很多玉石。苕水发源于崦滋山,向西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磨刀石。山里有一种兽,长着马一样的身子、鸟一样的翅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尾巴,它喜欢把人举起来,这种兽的名字叫做孰湖。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猫头鹰,长着人一样的脸、长尾猿一样的身子、狗一样的尾巴,它的叫声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大的旱灾发生。
【原文】
2.81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崎岖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精以稻米,白菅为席①。
【注释】 【译文】
①菅:菅茅。
总计西次四经中的山,从第一座阴山以下,一直到崦嵫山,共有十九座山,距离为三千六百八十里。祭祀这些山的山神的仪式为:都用一只白鸡为祭品来祈祷,以稻米作为祭神用的精米,以白茅作为山神的坐席。
阴山 山神庙
崦嵫山
山海经 地 理 古今考 《山海经》中名称 今 考
崦嵫之山 甘肃省天水市的大通雪山, 传说中认为这是日落的地方
海 一说指青海湖;一说疑为甘肃、青海、四川边境的沼泽地
【原文】
2.82 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译文】
以上是西山经中记载的山,总共有七十七座,距离为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山岳连绵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