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简介及主要内容
前天我生日,易维军送了我这本书,看它的名字我以为是暖心之作,没想到它却是一本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长篇推理小说。小说主要围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不合理之处展开,并通过对两个少年犯罪原因的拷问,质疑了当今日本的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无论是从社会意义,还是从描写手法上看,都堪称悬疑推理小说的佳作。尤其是叙事结构极具特色,抽丝剥茧般揭开案件真相的过程,令读者步步惊心,欲罢不能。
小说的情节是:某国中女教师、单身母亲森口悠子经常将四岁的女儿爱美带到学校照看。一天晚上,爱美在学校游泳池溺亡。痛失爱女的森口查出爱美并不是死于意外,而是她任班主任的班上两个学生所为。森口没有向警方报案,申请调查,而是在学生结业当天向全班同学告白,指出杀死女儿的是班里的两个学生,他在他们的牛奶里加入了艾滋病人的血液,制造恐慌情绪,在心理上折磨这两个身为未成年人的凶手,并一步步实施报复计划,以达到惩罚他们的目的。
全书分为六章,分别是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求道者,信奉者,传道者。各章分别有班主任森口悠子,班长北原美月,下村直树(学生嫌犯B)的二姐,下村直树,渡边修哉(学生嫌犯A),森口悠子等与此事密切相关的五人,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告白。
个人感触
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被“神职者”这三个字所吸引,我马上想到了老师——这正是我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果然我没有猜错,一开始确实是一个老师的自述→从班级每天喝牛奶的日常生活出发,讲了自己因生活所迫而成为一名老师……从她的讲述中我能感受到她在当老师的过程中虽然没有赤诚的热爱,但是也尽职尽责的。后来她说因为女儿爱美的意外而选择离职时,我为她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很可怜她。作为一名单亲妈妈,失去了女儿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事情啊!可是我真的万万没想到,爱美的死居然并不是意外,而是因为她班上两个对她心有不满的学生蓄意报复。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可怕了!
看到森口悠子不打算报警追究那两个少年犯的时候,我的心里其实是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可是后来她说“我怀着让二人能成为好孩子的愿望,偷偷采取了一点“劝世鲜师”——樱宫正义老师的血”。我瞬间明白了,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复仇(大概是骨子里的离经叛道吧!我很欣赏她的做法)
人们总是拿“孩子还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来要求受害者放过少年犯,并且还有法律保护着这些少年犯,想想真是可怕。因为年纪小,犯了错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以至于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可以毫无顾忌的做坏事。就像近几年流行“熊孩子”话题,我记得有个女大学生去吃饭被一个熊孩子用热油毁容了,但是最后只是孩子父母进行了民事赔偿,而那个熊孩子至今依然逍遥自在。只是可怜了那个女孩子,被毁了一生。
如果说看完神职者,我最后的感觉是充满了“复仇快意”的话;那么看完殉道者,我的感受确是“森口悠子的报复真的对吗?也许两个学生并不是故意的呢?”,新老师维特对待学生的态度与做法也让我进行了深思——一心一意的对学生好真的可以吗?或者说一意孤行的“为学生好”真的是“好”吗?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当老师的优越感,为了凸显自己对学生的关爱而刻意表演而已。
看完两章后,我的心已经沉重到我已无法继续看下去。
洗完澡平复好心情继续!
第三章 慈爱者
果然对于母亲来说,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哪怕夺去了他人的生命,只要孩子没有亲口承认,她都有理由和借口去否认掉孩子的过错。母亲总是无条件的信任着自己的孩子,在她心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好孩子。
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我一直在思考这三个教育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如果说家庭教育最重要,那一直在妈妈的赞美与理解下成长的下村直树为什么会走上杀害班主任孩子的道路?如果说学校教育最重要,那么所有人心中那个成绩优异、门门都是A的小发明家渡边修哉为什么会漠视及掠夺他人的生命呢?如果说社会教育更重要,那么森口悠子老师又为什么不报警,而选择自己为孩子报仇呢?
其实细想一下,要将一个自然人教育成合格的社会人,三种教育缺一不可。
下村直树的母亲虽然一直以包容和赞美的态度对待着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却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孩子成绩提升,她夸孩子“聪明”,孩子成绩下降,她夸孩子“善良”。一昧的夸奖,让孩子忘乎所以,当真相大白时,孩子根本不能承受。一直以来直树都活在母亲的过高期望中,当他后来有了自己的思想(明白自己并不是母亲赞美的那么优秀)时,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殷切,他选择了逃避现实,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全部深藏在内心深处。他相信了母亲的话→我是好孩子,我不会犯错,所以都是他们的错。并且跟着母亲一起诋毁着森口悠子老师,觉得自己之所以学习不好、被学校记过都是由于森口悠子“不负责”,她将自己的孩子看得比学生更重要,因为孩子而忽略了学生。如此深深的误解,以至于无论森口悠子老师对他多么好,在他看来依然不满足。就像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个内心软弱的孩子选择了通过夺去他人性命来证明自己并非“失败品”。就像作者所说他是一个求道者,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脱离,他不知道该相信母亲还是老师,于是他迷失了自己的想法。
由此看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同样重要的,而两个教育之间必须相互配合。
社会教育也很重要,“劝世鲜师”不就是经过了社会的磨炼,才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吗?其实只要你愿意努力,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