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展
每种文化所创造的词汇都是用来表示对该文化情境有重要意义的概念。语言会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迁,这实际上反映了文化需求和价值观的改变。如同其他认知能力的发展一样,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尝试的过程,理解所听的、寻找其中的模式、建立规则,并将所有这些拼接在一起,才能习得语言。
2~3岁的儿童尽管已经能听懂很多单词——接受性词汇(在口语或书面语中,个体能理解意义的词汇),但实际只会使用45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性词汇(个体能说出或写出来的词汇)。儿童开始学习规则、掌握句法时会出现过度规则化。语用学涉及在特定文化中何时以及如何使用语言,不同文化间,恰当使用语言的规则有所差异。5岁左右,儿童开始发展元语言意识,具备了语言本身的知识,并准备学习和拓展曾经处于内隐状态的规则。阅读习得和书写习得会促进元语言意识的发展,而这两者是以读写能力的萌芽为开端的。
解码和口语技能对儿童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能促进读写能力的萌芽。有两种活动为正在萌芽的读写技能奠定基础至关重要:(1)与成人对话,发展语言的相关知识;(2)亲子阅读,即以书本为支架,就语音、词汇、图片和概念进行讨论。
促进读写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接受性语言的增长,应当关注持续的语言发展,开发双语。给家庭的建议:亲子共读;选择合适的读本和故事。给教师的建议:从故事出发,展开对话;找到并利用学生家庭的优势;提供家人都能参与的家庭活动。给学校辅导员和管理者的建议:和每个家庭交流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让家长参与课程设置;为家长来学校提供便利。
语言发展的多样性
一致、持续地参与到两种语言活动中,儿童就可能成为完全的双语者。年长儿童比幼儿能更快地学会第二语言,越早学习第二语言的人,他们的发音就越接近母语者。青春期以后才学习第二语言,就很难不带口音了。学习双语的最佳时机是在幼儿早期。儿童的双语化程度越高,他的认知能力发展得越好、元语言意识发展水平更高。与其为学会一种语言而放弃另一种语言,还不如能同等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成为平衡的双语者。
对双语的界定仅关注语言层面的含义是不够的,双语也要求双文化。成为双语者和双重文化人,还要求个体能熟练掌握两种文化中交流所必需的知识,也能应对潜在的歧视。成为一个成功的双语者还有一个要求——学习学术性语言。
熟练掌握第二语言涉及两个独立的方面:面对面的交流(基本语言技能或情境性语言技能,一般2~3年掌握)和语言的学术性运用,如阅读或语法练习(也称为学术性语言,一般5~10年掌握)。学术性语言往往与抽象、高级、复杂的概念有关。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在很多方面干扰学术性语言的发展和学术性内容的理解。
班级中的方言差异
方言是特定群体所使用的一种语言的各种变体。每一种方言都是有逻辑的、复杂的,并且遵循一定的规则。教师应当接纳语言多样化的学生的方言,视他们的方言为一种有效和正确的语言体系,但同时也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更加正式和书面的主导语言形式,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对绝大多数原先说方言的学生说,只要有好的榜样、清晰明了的指导和切近生活的练习机会,学会标准语言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