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词语理解及运用”方法的分析

阅读理解对于中段学生,尤其是基础弱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何用适用的方法带他们走出这样的困境,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问题。所以,最近一直在读关于语文阅读理解题型指导的书,书中对常见的各种题材、各种试题角度提供了多种方法的讲解,使我学到了更多更实用的阅读理解方法。接下来,就常见的题型:词语理解及运用,谈谈我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首先,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三个优秀的方法:第一,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书中的公式是本义指……,在文中指……,这对答题格式有了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先要通读文章,找到词语所在的位置,然后根据公式来解释词语的本义,再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第二,找近/反义词进行替换。这种方法是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理解词语,可以将词语替换成常见的近/反义词,大体上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第三,拆分字词法。所谓拆分字词法就是将这个词语按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拆分,理解逐字的意思,再整体联系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其次,从这些方法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理解词语这类题型学生无方法、答题不严谨是失分的重要原因。也是长期较难攻克的题型。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不仅让这样的难题有了一定的解题之法,还给予了一定的标准公式,让答题更严谨。而拆字法相较于第一种,更容易操作。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语积累,对大部分字都能有自己的理解,而拆字理解更能帮助他们理解词语的本义。

从上述的方法中,我也进行了思考和反思,并产生了新的想法:方法不是死板硬套,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在方法的学习和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词语理解的方法之间是可以互通的,比如:理解一个词语,学生们可以先联系生活实际或拆字法或近/反义词来理解本义,再结合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文中的意思,然后结合答题公式组织语言,这样可以更完整的理解词语的本义和在文中的意思。

有好的方法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运用实践使学生融会贯通才是我们的目标所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学生们能够灵活掌握,触类旁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