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觉醒》

第六个深夜,窗外的雨依然下着。施文知道该睡了,但手指仍机械地滑动着屏幕。短视频一个接一个,时间像被偷走一样流逝。凌晨两点十七分,他的眼睛干涩发痛,太阳穴突突跳动,却还是放不下手机。

"再看最后一个。"他对自己说,就像过去三百多个夜晚一样。

雨滴敲打着窗户,节奏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施文想起小时候,母亲说梅雨是天在哭泣。现在他觉得,这雨更像是无数和他一样的人在深夜里无声的叹息。

第二天早高峰的地铁上,施文挂着黑眼圈,手指不自觉地摸向口袋里的手机。车厢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但没人说话,所有人都低头盯着自己的屏幕。他也不例外。

突然,地铁驶入隧道,车窗变成了一面模糊的镜子。施文抬头,看见玻璃反射的自己——眼睛浮肿,面色灰暗,嘴角下垂。更可怕的是眼神,空洞得像被掏空的贝壳。

"这是我吗?"他心头一震。玻璃中的影像让他想起昨晚看的丧尸片里的行尸走肉。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起来。是又一条短视频推送。施文盯着那个闪烁的图标,第一次感到一阵恶心。他想起昨晚睡前对自己的承诺,想起上个月体检时医生的警告,想起已经半年没翻开的书和积灰的吉他。

"不。"他把手机塞回口袋,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但下一秒,手指又自己伸向了口袋。施文猛地抓住自己的手腕,用力到发痛。"我说了不!"这次声音大了些,引来旁边乘客奇怪的目光。

那天晚上,施文做了三件事:设置了手机使用时间限制,把充电器移到客厅,在床头放了一本买了半年都没读的书。

第一个没有手机的夜晚异常漫长。他辗转反侧,手指不自觉地做着滑动的动作。窗外雨声变得格外清晰,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听见冰箱的嗡鸣,听见楼上邻居的脚步声。原来夜晚有这么多声音,而以前他只听见手机里的喧嚣。

第七天,施文卸载了所有短视频软件。第二十一天,他换掉了智能手机,用回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式按键机。同事们笑他倒退十年,他却第一次感到呼吸顺畅。

梅雨季结束的那天,施文坐在公园长椅上,看着阳光下嬉戏的孩子。他的老人机安静地躺在口袋里,一整个上午都没有响过。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写下:"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有能力对不想做的事说不。"

笔记本的扉页上,是他在那个雨夜地铁里匆匆画下的车窗倒影——那是他给自己的警示,也是新生的起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