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玩弄多巴胺
想起一个小故事,一个人在屋内写作,车窗外有小孩子在废弃车辆上蹦蹦跳跳,他觉得很心烦。想了个办法,拿出糖果给小孩,并说如果明天还来蹦还会有糖果。
小孩子蹦得更开心了。第二天来了之后收到了糖果,不过糖果数量是第一天的一半,之后的糖果越来越少。
渐渐地,小孩子们就不来这里玩了。
这个人通过给糖,扭转了小孩们快乐的来源。原本是蹦蹦跳跳产生多巴胺,让熊孩子开心,后来是糖果产生多巴胺让熊孩子开心。
当糖果减少,由此产生的多巴胺也减少,于是孩子们也就不那么开心了,所以就不来这里玩了。
2️⃣ 点赞如糖果
在社交平台的点赞、收藏就像是给到小孩手上的糖果。平台用这样的糖果来吸引内容发布者。同时内容发布者会为了获得更多的糖果而产生更加吸引用户的内容。
但这样会有一个坏处,《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中提到
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是将其视为全有或全无,不存在中间状态。比如,你新更换的Facebook头像没有获得足够的点赞,你就会认为这张照片一定很丑。你不会想到,现在是周日下午,你的朋友们可能正在外面享受阳光;或者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把Facebook删除除了。
以上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有人点赞说明我是好的,没人点赞或点赞少了说明我不好。
昨天10个赞,而今天9个赞,说明我做的没有昨天好、我退步了、我一天不如一天……
3️⃣ 直面消极的想法
《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些对抗消极倾向的方法
在面对消极的想法时,我们可以思考这些问题。
最坏的结果可能会是什么?
如果真的发生了,你能怎么来应对?
你是不是陷入了一个思维陷阱?
有什么证据证明这种想法是正确的?
有什么证据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你是否混淆了想法与事实?
如果你的朋友有同样的想法,你会怎么跟他们说?
如果从1到10来分级,这是一个被评为几级的人生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