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吃过猪肉,却总是看着猪跑;现在总是能吃到猪肉,却看不到猪跑。"瞬间觉得这些年的变化真的很大,对于70后的自己,深有感触,看过猪跑的日子我叫它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那时奶奶家住的是平房,前面和后面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用来养鸡、养猪、种菜。大屋窗户前是鸡舍,养了10几只鸡,我每天的乐趣是捡鸡蛋。我时不时盯着鸡屁股等着鸡下蛋,但鸡蛋都是在我不注意的时候下的。有时在收拾鸡舍的鸡粪时居然能翻出好几个鸡蛋来,虽然外皮脏兮兮的,清洗起来有些费事,但一点不影响我把它们变成我的"独食"决心-煮鸡蛋,揣在兜里,馋了吃,饿了也吃。那时鸡蛋除了煮着吃,炒着吃、蒸鸡蛋糕、摊鸡蛋饼这几样做法,再没有其他的了。自家鸡是喂苞米糠之类的,下的蛋的蛋黄颜色都是橘黄的,要是腌制成咸鸡蛋,更是泛油光的橘红色,漂亮极了。
挨着鸡舍的就是猪圈了,就2头猪,满圈地溜达跑,要不就是悠闲自得地晒太阳。吃的是干净的剩菜剩饭,长得膘肥体壮。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农村亲戚开个拖拉机把猪拉走了,还回一些油亮亮的猪肉和一些钱。除夕夜,奶奶就用猪瘦肉炒菜吃、肥肉做成酥白肉、五花肉就炖白菜粉条,每一道对于家人都是佳肴。
房前房后都有一片被爷爷规整伺弄得整齐的菜园。前园种葱和白菜,后园大一些,种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这样春夏秋冬都有菜吃,也会多出一部分和邻居换土豆、地瓜。 爷爷早上5点就起来,给菜浇水浇粪,猪粪、鸡粪、人粪,这样长出的蔬菜颜色靓丽,小葱的翠绿、小白菜的嫩绿、西红柿的红里透着粉、茄子紫黑并透着亮;这些都是真正的绿色纯天然无添加果蔬。那时也没有很多种调料,每家几乎就是些基本的油盐酱醋白糖。夏季黄瓜拍了用酱油生拌;茄子蒸熟放凉加入蒜泥拌;西红柿是拌白糖;只有豆角土豆炖肉算是常吃的热菜。其他季节就是以白菜为主了。简单的烹制出来却是最好的味道。
夏天的早晨,迎着雾色,坐在园边边抽烟边看绿油油的叶子和嫩嫩的果实是爷爷最享受的事。那时馋是小孩的特性,我吃过半za长的茄子和黄瓜,都还没长成,但属实清甜。馋到极致是把豆角花摘下来吃了,那是我吃过最甜的东西,比糖块都甜。结果挨了一顿打,因为没有了豆角花就结不出豆角,那个夏季我们家没有豆角吃。
那时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小河水里是有小鱼游来游去的,路灯下道边旁是有蚂蚱、蛐蛐跳来跳去的。小孩子们可以满街跑,玩到天黑才回家,赶到饭点在谁家玩呢就在谁家吃。玩的东西和内容更是很多花样:男孩弹玻璃球、煽烟盒、打仗、撞拐、掰腕、打瓦……;女孩子跳皮筋、丢手绢、丢布袋、埋画片、翻头绳……其乐无穷。过完今天盼着明天继续玩,没上小学之前就是一整天想怎么玩。上了学以后,就想着下学放假怎么玩。那时什么都不怕,就怕玩得来的小伙伴说我不和你玩了。
这样的回忆多一些,快乐就多一些,那是真实的并且有味道、有颜色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