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觉,济宁很多好吃、好喝的都是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济州运河)通航后传入的。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是元朝开凿,作用是将江南的粮饷更好地运到京城,通航后,南来的粮船可由运河从徐州直达济宁,再向北经利津入海,由天津到达北京,因全程水运,货物中途不需装卸,不仅路程简约舒适,运输成本还大幅降低。
作为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大运河使南北物资的大交换成为可能。而作为大运河的重要商埠,济宁的商贸业随着南来北往的货物得到快速发展,那时因济宁人多经商,早晨应酬开市,来不及做早点,人们便多有上街买早点的习惯,至今此风犹存。
糊粥就是常见的早点,盛行于微山至济宁的运河两岸,为什么是糊粥?而不是大米粥、小米粥、皮蛋瘦肉粥?我认为主要还是糊粥的糊香味、粘稠状优势。香味使人闻香识店铺,粘稠使粥口感丰盈,伴之喝粥时发出的滋滋声,让其他看客欲罢不能,同时粘稠还会使粥的保温效果好,不会担心粥很快凉透,放心多熬些到运河两岸叫卖,一直可卖到晌午。
温度炙热、香气扑鼻、喝粥声声声入耳,其他汤汤水水怎能比拟?
与糊粥的清淡相比,稍稍重口味的是济宁特色传统名吃甏肉干饭。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南方的大米从水路运往北方,人们就适时将陶器炖出的肉和大米饭放在一起吃,发现别有一番风味。香喷喷的大米浇上热乎的肉汤,再盖上一块肥瘦相间、情意绵绵的把子肉,光想想就要流哈喇子。甏肉干饭是类似武汉热干面的美食,特点是快捷、美味、实惠,与运河两岸的快节奏生活很契合。
甏肉干饭食用时,加上一道玉堂酱菜,口味更佳。玉堂酱菜是济宁玉堂酱园的拳头产品,酱园由因运河北上的苏州商贾创立,后几经辗转,名气越来越盛。酱园生产的玉堂号酱菜、调味品、金波酒等产品也顺着运河销遍四方。
玉堂酱园的金波酒,还在古典名著中有所提及,《镜花缘》第九十六回写到:一位客官走进一家酒馆,要饮天下名酒,酒保捧出一块粉牌,上列名酒55种,其中有山东济宁名酒“金波酒”。
除了金波酒,古典名著中多次提到的济宁吃食还有云片糕。《儒林外史》第二回开头就写到:“话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乡村,叫做薛家集……集上的人家,凡有公事,要到一个庵商议……和尚捧出茶盘,——云片糕、红枣、瓜子、豆腐干、栗子、杂色糖。”初读我始终不明白云片糕是个什么东东,后来查了下是用上等糯米、纯猪油、糖为原料做出,这个怎么看都是南方的小吃。作为南方的特产,云片糕怎么在济宁汶上出现?并成为当地常见的茶点?答案也许是经运河传入。大运河的分水枢纽就在汶上南旺镇,而薛家集就是目前汶上的康驿镇,康驿镇(薛家集)的西面紧邻南旺镇,离大运河航线相当之近。
京杭运河为济宁带来了各式美味,并使他们长期居住在这儿。他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味蕾体验,还使得南北方口味不断融合,更使得南北方文化进一步交流。
细细品味玉堂制作的酱花生仁,会发现味道咸中有甜、清爽脆口。看似朴实无华、味道咸甜适中的酱花生仁,其实是历经沧桑的美味,历史的味道从来都是如此。
作者简介:
杨猛,家乡汶上,喜欢写关于美食、体育、电影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