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对食物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柔。民以食为天。每个人对生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吮吸的力量让我们每个人从婴儿走向新生,食物成了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小时候,我特别瘦。记得自己最不喜欢的要数芹菜、芫荽、胡萝卜、黑面馍(麸子面和少量白面做的)。每每妈妈带我和弟弟去外婆家,下午返程的时候,外婆总会给我们做鸡蛋面,就是手擀的面条,煎一个鸡蛋,煮熟了放点盐,稠乎乎的,白面条里参着隐约可见的鲜黄的鸡蛋碎,超级香,吃完,就步行回我家了,回到我家,晚上还可以很自豪的说自己不用吃饭了。此时此刻,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那碗让我永远无法忘记的面。童年很短,我对食物的记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

后来的后来,上初中时的甜面叶,上师范时的米皮和冬瓜粉条,刚参加工作时吃校门外食堂1块5一碗的炝锅面,疫情居家期间学会做的荞麦面蒸馍等等等都成了我记忆中的美食。

美味的荞麦花卷


闺女上大学期间,寒暑假在家,她最爱吃的是我熬的小米粥,烙的油馍,人家给我提出一个技术难题,就是给油馍里打一个蛋,N次的实验,不是理想的结果,可每一次女儿都会给满情绪价值,让俺的成就感爆棚。有次告诉她做一次妈妈小时候最爱的鸡蛋面,她很期待,结果用一句“什么味道也没有”的低评回应我。于是,我开始演讲,从自然食物到餐桌美味,从“伤心的厨子做不出美味的佳肴”到“所有的美味都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理念。。。。闺女一句话“妈妈,你总不能拿你这个年龄段的饮食标准要求我这个年龄吧”。顿时鸦雀无言,也觉着她反驳有理,很欣慰的是她没有口是心非也没有盲从,而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爸吃的更简单,一碗散鸡蛋汤,一小碟子凉拌胡萝卜丝,他自己切的很细很细的那种。多吃一口都没有过,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身体的爱护,对食物的尊重。

所以,无论是教育还是饮食,有些路是孩子必须自己要走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成长经验去教育孩子,因为那是我们的。

吃的问题是成长的根本问题。当成长到知天命之年时,身体开始对食物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曾经刺激大脑分泌出了更多的多巴胺的它们,因为生命进入了新的阶段而不再受宠。性情更多的是平和,内心更多的是柔软,云淡风轻,自然而然。于是,餐桌上吃出了白菜的味道,芫荽的味道,胡萝卜的味道,白肉的味道。。。这是正念的奇迹,更是因为没有了各种调料的加持,食物本色出演。

终于吃出了食材的味道


食物,就这样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旅行着,体现着自身不同的价值。生命奔腾不息,折腾无处不在。对失眠的烦恼会进一步妨碍睡眠,对口吃的焦虑会加重口吃,我想,对食物也一样,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就餐时的心态,而心态取决于外部的力量,我们生活的地方和生活的年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可可碎粒、可可粉和可可脂我们大多数人都热爱巧克力,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源是一种叫做可可树的果实。可可果实可以被...
    若木lulu阅读 1,937评论 0 0
  • 文/书童 为何要在简书上发这篇不用思考的文章? 正式以翻译为饭碗第十五年了,无论事前准备得多充分,却常常在吃饭的细...
    素琴斋书童阅读 12,265评论 6 6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以脾胃先”。 明末医家孙文胤说:“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意思是脾胃好,才能吃得香,拉...
    海红_c576阅读 1,033评论 0 2
  • 因为这一年来经常被吐槽做饭难吃,自己很是汗颜,却又不能不做,工作日下班早了一有时间,或者周末时候,都要自己动手做饭...
    _浅墨_阅读 6,025评论 1 7
  • 年少时的那个小村庄,在腾格里沙漠边缘。我们村的人喝茶,多是粗茶。粗茶是个什么茶?就是黑砖茶呗。铺一块布,拿斧头劈开...
    书道仙阅读 3,1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