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念
正念是一份爱意的觉知,乔恩.卡巴金博士说:正念是当我们把注意力有意地、不加评判的放在当下的时候所产生或涌现的那份觉知。
正念意味着以开放,好奇和接纳的心态去觉察。这包含着两层意思:
首先,正念是一个觉察(awareness)过程,而不是一个思考(thinking)过程。它包括将意识或注意停留在你当下的体验(感受)中,而不是“困”在你的想法里。
其次,正念是一种独特的态度:开放和好奇。即便你当下的经历是痛苦或不愉快的,也可以用开放的态度接纳它,而不是逃避或与它对抗。
也就是说正念是一种不带批判地、如实地观察的觉知。
正念的意义
为什么需要正念呢?原因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痛苦或困境,就是因为我们大脑的思考(维)能力太强大所导致的。
而我们的思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去运用它,就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简单来说,思维不好的一面是在于,它会让我们反复的去思考和体验过去的痛苦经验,不断地批判和谴责自己及他人,抱怨遗憾现在的生活,无力创造未来的生活。
这些恐惧的想法不断压迫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被困在原地,无法向前。而正念能够帮助我们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拉开距离。
比如我们感受到焦虑,紧张,自责各种痛苦的体验时,我们不会把它当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急切想着去摆脱它、消除它,而是带着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它、接纳它,允许它的存在。
我们不再与自己的情绪对抗,一旦接纳它,我们就会有一种反观自己头脑中想法的能力,也就是和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拉开距离。
一旦拉开距离以后,那些负面的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就会小很多。当我们意识到它只是想法,而不是事实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信心会有所提升,不会陷在想法中无法自拔。
比如你可能时常有一个沮丧的想法,认为“我是一个自制力很差的人”,因此非常懊恼。那么你可以在这个想法前面加上一个短语“我头脑中有一个想法”。把“我是.....”变成”我头脑中有一个想法,我是......”,保持这个加上前置语的想法几秒后,留意这一次它对你的影响,有没有比那个沮丧的感受好很多呢?
正念就是这样安然的觉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与情绪、头脑中的想法的关系,不再被他们控制,而是拉开距离后,以不批判的态度去观察它们,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痛苦,给我们带来头脑安静、回到当下的感受,最终使我们进人“身心合一”的境界。
正念的态度
在正念练习中有七个支柱性的态度,它们决定了你的收获。
1.不批判
在正念练习时允许自己如实的看到事物的样子,即使刚开始练习时感觉焦躁不安,不必批判说这是不好的。
无论任何感受,退后一步,察觉它而不思考它,不去批判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2.接纳
接纳你所见的事物的本来面貌。接纳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喜欢,对现状是满意的,也不意味着你被动接受,放弃改变和成长的渴望。
接纳仅仅意味着尊重事实,不去与已经发生的事实做对抗。
3.放下
放下是一种让事情任其自然并接纳事物本身的方法。我们认识到事物本身,任由它们存在,不需要做些什么,仅仅只是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把它们放下了。
4.耐心
耐心是一种智慧。
我们在刚开始正念练习时,内心会不停的批判,或者感觉紧张、不安、自责,这些都是正常的。甚至在练习一段时间后,似乎也没有什么积极的事情发生,心生着急。
但没关系,有意识的提醒自己要有耐心,万事万物的发生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要保持正念,该出现的时候自然会出现。
5.不争
我们在正念练习时,,也许会抱有目的希望“我将得到释放,或者摆脱苦恼。”,这样你就会将“我应该如何......”放入头脑中,但如果你还是感受到不安,你会认为无效。
正念虽然很多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得到释放,获得轻松,但它们其实是副产品,不是目的本身。你期待得越多,反而可能得不到。正念只是安住当下的觉知,关注体验,接纳感受本身更重要。
6.初心
初心就是始终带着一颗初始者的心去体验和感受,每一次就像我们初次体验到那样活在当下一刻。当下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不被过来经验所干扰的宁静时刻。
7.信任
比起向外寻求指导,更加相信自己内心的感受。尊重你自己的感受和直觉,相信你自己的智慧和觉知,做你自己。
正念的坐姿
坐如同呼吸一样,每个人都不陌生。但正念的坐姿却是与平常的坐不同,这中间差别的,便是你的觉知。
练习正念,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采取一个警醒而放松的身体姿势,确保你的头,颈和背呈一垂直直线,这样可以让你的呼吸自然通畅。
我们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在地板上进行正念练习。如果选择椅子,请用一把直背的椅子,双脚自然平放在地板上。如果你选择坐在地板上,则需要坐在一个厚实的垫子上,让你的臀部距离地板8--15公分。
无论是坐在椅子上还是地板上,重点是保持头,颈,背尽量垂直,放松双肩,让双手舒适摆放,它可以培育正念练习时的尊严,耐心和自我接纳。
正念的呼吸
正念练习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然后看看当你把注意力保持在呼吸上会发生些什么。
呼吸只是自然地呼吸,不需要去使劲呼吸,不必试图使呼吸变得更深,或者改变它的节奏。
注意呼吸不意味着你去控制呼吸,事实上试图控制会适得其反。对呼吸正念我们所要做的是去注意每一口气息进出时的感觉。
关注呼吸也不意味着你该对呼吸进行思考。相反,它通过对呼吸感觉的改变的注意,来对你的呼吸加以觉察。
无论身体何处感觉到呼吸,对感觉保持敏感可以使我们沉入到头脑表面的焦躁之下,进入放松和稳定的状态,而无须改变任何东西。头脑表面可能依然是焦躁不安的,而当我们把觉知安放在呼吸中,我们可以从内在的平静中清楚地看待事物,脱离焦躁,得到智慧。
如果在呼吸的过程中,你的心念已经飘移,完全不再关注呼吸时,就留意一下那个瞬间头脑里有什么,然后温和而坚定的把它带回到呼吸上来。
当我们对呼吸保持正念时,它会自动地帮我们建立起身心方面的更大的平和,我们随之对思维和情感拥有更大程度的平静和明察。我们可以看待事物更加清明,视角更为广阔,全因我们多了一份觉醒。
这正如和尚的故事。
小徒弟问和尚:“您得道之前,做些什么?”
和尚说:“砍柴、烧水、做饭。”
“那您得道之后呢?”
“砍柴、烧水、做饭。“
“那您得道后,没有改变呀?”
和尚说:“改变了。我得道之前,砍柴的时候想着烧水,烧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得道之后,我烧水的时候想着烧水,砍柴的时候想着砍柴,做饭的时候想着做饭。”
其实正念也正是这样一种安住在当下的感受,只是呼吸,只有觉察,没有思考,不带批判。
正念就是这样一份爱意的觉知,关注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这份爱意觉知的能力,其实我们本来就拥有,只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被各种喧嚣忙碌压力遮蔽了。
而正念练习可以让我们重新与这份本来就具有的能力重新连接,让这份爱意的觉知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饱满的生活,更好地去爱与被爱,在需要的时候,释然的放下。
2021年11月14日于广州,灯火初上的夜晚,祝您平安喜乐!